第33部分(第1/4 頁)
“呵呵,先生謙虛了,還請不吝賜教!”
“呵呵,想來那成安君也是人中之豪傑,不乏亦有百戰百勝之計,可是一旦而失之,軍敗壁壘之下,身死泜水之上,竟落得如此不堪境遇,這不能不說耐是大將軍您更高人一籌啊……大將軍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於閼與,今又一舉而下井陘,不出一日竟破我趙軍二十萬眾,更誅成安君、擒趙王……大將軍今已可謂名聞海內、威震天下,那農夫們莫不停止了田間勞作,而備足了上好的衣食,就專等待著大將軍您的一聲令下,則人人無不願為您效勞呢!若此,大將軍之所長也。”
“哈哈,這哪裡是我韓信一個人的功勞,這都是大家的功勞啊!有請先生講吓去吧。”這句話有些言不由衷了,他的確已經沾沾自喜起來。
“現在,漢軍士卒勞苦,其實已很難再疲於奔命了!假使大將軍您再強行出兵,頓之於千里外燕國的堅城之下,恐怕是很難輕易便會取勝的吧。況且如此一來,士氣必然也會因此受到不利之影響,糧食補給也可能要出現諸多困難,而這也就又為齊國防範漢軍的進攻提供了準備的時間啊……燕、齊兩國既相持而不下,那麼漢王與項王的對壘相抗之結果就會越發的不明朗,而經久亦必多生變故。若此,又是大將軍您的短處了!在下愚鈍,但也知道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應以長擊短。望大將軍三思!”
“嗯,先生所言極是有理!還請先生具體指教之!”韓信乃拱手行禮道。
“方今為大將軍計,莫如按甲休兵於一時,鎮守趙地而撫卹其孤老,令趙民心悅誠服於大將軍,更成大將軍得人之名……而百里之內,大將軍麾下,且須牛酒日至、好生款待,以善養士大夫與士卒們之銳氣,乃只當向北作勢威逼燕國而已……然後,便可派遣一能言的辯士奉咫尺之書,將我之所長示於燕國,燕國一向小弱,今更聞大將軍威名,必不敢不聽從!燕既已從,再令使者東向告齊,齊騷擾多日,人心思安,亦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無以移大局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韓信聽過之後,竟不禁拍手稱快:“好!先生慮事誠深遠也,請先生再受在下一拜!”他真的非常慶幸這個李左車沒能和自己成為對手,否則可要有大麻煩了,真是天命哪!
自然,沒有人不認為這不是天命。
的確,群策群力才是克敵制勝的根本之計,儘管有時候難免“多則惑”,但有心之人貴在擇取善言。
尤其,雖然韓信很多問題也想得到,但未必卻想得周全,起碼他對於很多外交上的事務還生疏、麻木得很。最後,他自然是聽從了李左車的計策,也確實收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效:他派遣使者出使到 了燕國,很快,燕國竟真的得以望風歸順(齊國還沒來得及去)。此誠善之善者也,更是兵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然而現實總是有別於理想的,一定的殺戮很多時候絕非是多餘的(比如對付齊國的策略)。
後來,韓信又遣使去向漢王劉邦回報,並趁勢請求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撫其國。劉邦只得應允,不過他卻又忽而也對張耳猜忌起來。說來,他們也不過勢利之交而已。
人情薄如紙,不能不防啊!可這卻是韓信的不及之處。
⑤ 指藉助有利地形保護側翼安全。
第6小節、雨雪霏霏(上)
項羽也非傻子,他當然已明白韓信及漢軍的整個意圖,他更不想坐致交困。於是在漢兵攻下趙國、正鞏固戰果的間隙,項羽便隨後相繼派出了好幾支小規模的奇兵北渡黃河長驅偷襲漢軍,以試圖與漢軍在趙地平分秋色。
而韓信及作為新趙王的張耳乃率兵多次往來於趙地與楚奇兵作戰,由於楚兵的實力畢竟有限,且他們的糧草也沒有保障,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