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朱元璋的聖旨(第1/2 頁)
不到申時,朱允炆如常來到武英殿。
今日他故意提前一刻鐘入場。
心想著自己比三弟來的早,皇爺爺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就這樣,朱允炆懷著愉悅的心情步入武英殿。
一看朱允熥已然站在老皇帝身邊,頓時臉色微變。
比我還早?
這是被打一天了?
這一幕,恰好被慧眼如炬的朱元璋察覺到了。
“都過來,每人三十道奏疏,一個個念給俺聽。”
朱元璋指著龍案上兩堆奏疏。
“是,皇爺爺!”
朱允炆走到龍案旁,對著朱允熥上下打量幾眼。
不像捱過打
莫非他在武英殿呆了半天?
心頭一沉,朱允炆頓感不妙。
我要淡定
平復了心情,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本,展開說道:“河南布政使上奏,陳州府原武發生水災,請求朝廷賑災。”
“准奏,發與戶部議定款項。”
朱元璋頭也不抬,繼續批改手中的奏本,一心兩用。
洪武朝各地官員上疏,大多都言簡意賅,能用大白話就用大白話。
曾經有個官員寫了一萬多字的奏本,還都是文言文形式。
朱元璋越看越氣,前面全是廢話文學,主要是問好的辭藻!
結果那官員被老朱下旨暴打了一頓。
好在後面部分有點乾貨,該官員提了不少建設性意見,不然前途渺茫。
自那以後,再沒有官員敢上奏時拽文,儘量保證言簡意賅。
輪到朱允熥。
“浙江布政使奏報,寧波府外群島有倭寇來犯,請示上意。”
朱元璋現場批覆,說道:“擬旨回覆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
“皇爺爺,具體如何回覆?”
朱允熥第一次接觸國家最高階別的政務,不知道該如何潤筆。
承宣布政使司,是大明朝一級行政區,長官布政使相當於省級最高行政長官,主管民事。
“俺說的還不夠清楚?”
朱元璋一瞪眼:“聽好了,俺只說一次!”
他一字一頓道:“奉天承運皇帝,詔⽈: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
聖旨有這麼下的嗎?
朱允熥腦袋大了一圈。
“混小子,明白了嗎?”朱元璋問。
朱允熥木然點頭:“好像明白了。”
一旁的朱允炆暗笑。
他第一天來時,也被驚呆過。
您在家裡發聖旨用大白話也就算了,傳旨給地方大員也這種語氣。
皇帝的威嚴也不講了?
其實,朱元璋的詔令,大多是由大臣幫忙潤色的,行文周正。
比如對藩屬國的旨意,都自稱朕,還拽文,引經據典。
他自己批覆的,就是這種大白話,一口一個俺、恁每(們)的。
主要能讓百姓能聽懂,不被當官的糊弄。
畢竟最高階別的檔案,下到地方後很容易被胡亂解讀,吃虧的只會是老百姓。
“繼續!”
不得不說,朱元璋處理政務的效率極高。
比廠子裡的流水線還緊湊,一件接一件的處理,幾乎不閒著。
輪到朱允炆讀奏,是關於藩屬國的上奏。
與眾不同的是,這幅奏疏長篇大論。
主要意思是琉球地小人稀,科技不發達,來大明的使臣在海上航行十分困難,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