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對美特攻(第1/2 頁)
當奧古斯特聽說俄國革命爆發的時候,她還是有些好奇的,畢竟俄國工人階級的力量的確還太弱小了,但是無所謂,俄國革命也是奧古斯特的策略之一,到目前為止發生的一切情況都在她的預料之中。
她不僅不反對俄國革命,她甚至希望俄國革命能夠早點發生,沙俄能早點變成蘇聯,這樣整個西方就會團結起來,一致對抗這個蘇維埃巨熊,蘇聯越強大,英德之間的聯合也就越緊密,因為無論是德國還是英國,他們都是帝國政府,左翼的蘇維埃永遠是他們的敵人,既然如此,右翼才能聯合起來。
德國和蘇聯之間可以保持平衡,英國雖然號稱國家社會主義,但實際上依然是跟德國一夥的,俄國跟德國兩個強國之間的對立同時也可以滿足英國保守黨離岸平衡的想法。
而且這個時候選的實在是太好了,德國和英國剛打完一場世界大戰,按道理說正是人困馬乏的時候,即使有能力干涉俄國革命,奧古斯特和莉莉安也不會這麼做,因為人民需要和平,要麼現在政府立刻就倒向社會主義,要麼就老老實實待著,打冷戰多好啊,雖然緊張,但是和平啊。
秉持著這個觀念,德國和英國都不遺餘力的支援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名義上雖然是為了儘快戰勝俄國,實際上則是為了趕緊把蘇維埃給養肥。
……
與此同時,英國對美國的戰爭也進入了最後階段,隨著法國與同盟國議和,美國失去了這個最重要的盟友,法國跟俄國沒能戰勝德國,這讓美國備受打擊,但他們仍然可以翻盤。
英國在美洲投入的兵力不足以一口氣戰勝美國,美國則需要幾波戰術上的勝利,此時早在四年前退休的謝爾曼將軍重新被民主黨人拉了上來,由他來擔任美軍的總指揮。
當然其實謝爾曼此時也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面對英國更新過後的現代化軍隊,強大的裝甲兵團,美軍缺乏能夠擊破英軍坦克的重火力,只能拿著戰前法國賣給美國的反坦克步槍去炸英國的坦克。
雖然的確是有些效果,靠大口徑的步槍還是可以擊穿英軍坦克的裝甲的,但是效果實在一般,再加上美國的民眾已經對政府失去信心了,內閣甚至威脅要彈劾總統。
克利夫蘭很明顯就是那個背鍋的,他雖然是美國的總統,但目前為止發生的事情並非是他一人導致,民主黨的錯誤決策以及倉皇開戰,這些問題都造成了美國在戰爭中節節敗退,說到底美國民眾還是認為,美國不應該參與這場戰爭。
正是因為美國人民沒有遵守華盛頓留下來的祖訓,所以美國現在才會遭受這種無妄之災,不過如果當時美國沒有參戰,那以美國那癱瘓的經濟狀況,大蕭條只會再一次席捲美國,所以無論如何,美國都是被裹挾進戰爭中的,只是他們在這場世界大戰中選擇的對手實在是太強大了。
英國從北邊向美國的新英格蘭進軍,隨著英軍大規模進軍紐約,謝爾曼做出了決定,那就是放棄這座大城市,將美軍撤向南方,隨後又長驅直入進攻了哈里斯堡。
在哈里斯堡的南邊,就是大名鼎鼎的約克城,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裡,但是本身的出圈程度,跟這座城市的發達程度不成正比,紐約舊金山什麼的都是因為它確實很發達,只有約克城是靠以它命名的戰艦以及來自東方的不明艦娘類遊戲帶來的神秘流量成為了美國的一座熱門城市。
當然反正現在又沒有這種東西,而且美國的每一處地方,總是能給英國軍人一種回到家了的感覺,就比如說在約克城下面有幾座小城,一個叫漢諾威,一個叫威斯敏斯特,英國軍官拿到地圖的時候人都傻了,什麼英軍攻打了威斯敏斯特,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
不過這都無關緊要,與美軍的鏖戰雖然並不至於造成凡爾登戰役那麼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