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君臣博弈(第3/4 頁)
實際上是動了殺心的。作為首輔,孔照必須站出來,阻止承輝帝殺舉人。所以才說以上一番舉人不能體會陛下苦心的話,堵住承輝帝說出【形同謀反】的話。
嗯,多虧了郭尚書此前的提醒。孔照才有了準備,搶先提出處置結果。
有了一個參照物錨定後,多數情況下,皇帝很自然的會受到影響。
承輝帝是個仁厚之君,也很能隱忍,但你得分事情吧?
“各位愛卿,朕已經憤怒過了,最新的訊息,想必各位愛卿還不知道,夏守忠,說說。”
承輝帝招招手,夏守忠上前來見禮後,將目前掌握的資訊徐徐道來。
得知賈璉中的箭頭上有毒之後,諸位閣臣臉都綠了。好在是肩膀中箭,這要是命中心臟,這人還有救麼?當場就可以準備喪事了。就這還想輕描淡寫的不流血就過去了?問過皇帝的感受沒有?問過賈府沒有?更別提,京城那麼多勳貴,此刻都在看著呢。
“為避嫌,眼下京中各家勳貴,紛紛閉門不出。”
夏守忠提到勳貴時,李清立刻追問:“賈家呢?作何反應?”
夏守忠看一眼李清道:“賈家的事情,李相去賈家看看便知。”
很客氣了,就差沒懟他,賈家是受害者,你還想約束人家?
實際上賈家跟別的勳貴一樣,大門緊閉,沒人在外流竄。夏守忠的人傳出來的訊息,賈家的姑奶奶賈敏請了賈母的命令,按住了家中老小,無論榮禧堂還是東跨院,隔壁的東府,都被賈敏吩咐家將給把守住了,一個人都不許外出,安心的等待結果。
承輝帝嘴上不說,心裡對於賈家的反應是讚許的。宮裡的元春,只是來問了問,便回去焚香拜佛求菩薩保佑,賈家人也沒鬧事,相信皇帝會給個交代。
再看看這幾位閣臣的反應,承輝帝說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失望歸失望,皇帝與內閣之間的關係不會變化,即便換了全部的閣臣,有的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誰來都會做出相似的舉動。
這是本朝太祖在確定內閣制度之時就刻在每一個文臣心裡的信念。
內閣輔助皇帝治理國家,同時也是全體文官與皇帝合作的代表。
身為孤臣的張廷恩,此刻也要站出來道:“陛下,事情還在調查,不可輕啟殺戮。”
別人說這話,承輝帝能像賈珍讓小廝吐賈蓉一臉那樣給他一臉,但張廷恩這麼說,張廷恩只能聽著,聽不進去也不會反駁。
怎麼講呢?這是一個文臣的基本要素。
嗯,沒哪個文臣希望看見,當朝的皇帝是朱元璋和朱棣。為了預防,文臣們在皇帝準備亮刀子的時候,肯定是要齊心協力的按住皇帝的手,能安撫就一定安撫,能忽悠就忽悠。
這殺人的刀子一旦亮出來,往往很難收回去。歷史已經無數次的證明,朱元璋那種簡單粗暴的手段,對付文官太有效了。可不敢讓皇帝嚐到甜頭,回頭收不住怎麼好?
無論如何,事情查清楚之前,君臣之間先進行了一場博弈。
這叫定調子。
閣臣們的意思,能不殺人就不要殺人。
皇帝的意思,朕前腳賜了工匠的官,後腳親手點的狀元,負責具體工作的賈璉就遇刺。
閣臣要維護讀書人的利益,朕能理解也能接受,但請問各位,朕的威嚴何在?
張廷恩的話,看似在攔著皇帝殺人,實際上卻是在表示,可以有限度的殺幾個。
最終目的,還是在控制打擊範圍。不讓殺人的目的已經無法達到了,退而求其次。
主動把話說出來,還是為了堵皇帝的嘴,可見在堵皇帝的嘴這一點上,閣臣都熟練的很。
孔照跟上:“陛下,張相所言極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