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4 頁)
房頂不高,他們踩不穩摔下來倒是不怕摔傷,但別再給人踩出個好歹。
眼看就連寧曉文和鬍子都上去了,寧啟言抽了抽嘴角,只好硬著頭皮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杜程扶著爬上張偉的肩膀,然後再被鬍子拽上去。
雖然周圍的視線有點多的讓寧啟言不太自在,但別說,這亭子看著不大,屋頂要坐下他們十二個人還挺寬敞。而且距離地面兩米多高,視野很寬闊。
寧啟言走到寧曉文身邊,拿出兜裡揣的塑膠袋鋪到地上,坐下來。
等鬍子和杜程把白誠毅和張偉也拉上屋頂以後,有人高馬大的鬍子他們在外側一坐,擋住下面的視線,寧啟言就更自在了。
第67章 春耕(二)
最先上臺指導的是政府不知道從哪找來的農學院的教授,d市各大院校在寧啟言印象裡還真沒有農業專業的科系,看著臺上滿頭銀髮的老教授,他猜這為老人應該是家在d市的退休老教授。
也許是因為政府很重視這兩天的指導,老教授上臺的時候手裡還拿著稿子。
整個上午一連將近三個小時,不止是寧啟言他們三家上報預計種植的玉米、土豆和地瓜,就連政府不主張市民種植的水稻和小麥等作物老教授也分別講解了種植的順序、注意事項、可能會面臨的情況。還有一些北方常見的蔬菜,老教授也大概講了下如何種植。
相比曾經寧啟言聽過一次的指導,雖然側重的作物不同,但內容上大同小異。看著旁邊正奮筆疾書的汪洋他們,寧啟言不過是倚著杜程,根本不需要去記錄。
再多的理論,也沒有他真正經歷過的有用。
也正是因為上輩子的勞作,之前下田的時候他上手的速度比杜程還快,不用幾天就找回以前揮鋤頭的感覺。
其他人都以為他聰明,手腳協調,才這麼快抓住要領,其實說起來,寧啟言也是種了三年地的老手了。
不過再熟練也沒用,體力是硬傷,對此,寧啟言已經徹底自暴自棄了。
連汪洋他們三個孩子都趕不上,他也就能跟董文安互相鄙視一下。
等老教授仔仔細細的講完各個方便的注意事項,下臺後,就有人上來通知中午休息一小時,給大家吃飯或者鞏固上午的指導內容的時間。
在場幾乎沒人起身離開,大多都是掏出乾糧墊墊肚子。前後就一個小時,根本不夠他們回家的時間。
寧啟言他們自然也帶著乾糧。因為地裡的活暫時幹完了,他們三家就沒再湊一起吃飯,所以乾糧也是各家自己做的。
相比汪洋和白誠毅兩家人直接做的飯糰,寧啟言則是和寧曉文一起蒸了好幾鍋饅頭帶著。
十二個鹹鴨蛋分給大家,一人一個。寧曉文的手藝好,醃的鹹鴨蛋各個流油,不管是抹在饅頭上,還是就著飯糰,一口下去,滿嘴鹹香。
鬍子又從揹包裡掏出一小瓶腐辱,每人夾一塊就光剩湯了。
吃完飯,喝點水潤潤嗓子,汪洋就舉著小本子跑到寧曉文旁邊。
之前老教授講的好多地方他聽著都雲裡霧裡的,這聽都沒聽明白,更別說後天開始下種了。
不過說了沒幾句,下午的指導就開始了。前前後後一共請了六位老農上臺分別講了不同種類的作物種植生長時的特點和處理方法,不同於老教授的指導,真正的農民們在應對何種情況時,對策更加實用,甚至有的應對方法沒有任何理論依據,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卻也格外好用。
說白了,農民的講解更接地氣,沒有那麼多理論上的東西,都是從實際經驗總結出來的。
這樣一天下來,從理論和實際經驗兩方面指導下來,雖說大部分人還是似乎有些有聽沒有懂的感覺,但多多少少心裡對於將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有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