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問鄭隱臥眉峰經過和男女雙方如何相識。胡良曾聽主人說起任壽仙福深厚,不久便有遇合,早就存有深心,當日又見紫、青雙劍的靈異,越發巴結。便把此行所知,全數說了出來。
原來那日鄭隱無意中聽一相識多年的採藥人來報,說在臥眉峰下發現瘋和尚蹤跡。鄭隱自從發現瘋和尚是位神僧,曾經四出尋訪,不曾遇上。當地與世隔絕,外人向走不到。只那老年藥人所居就在後山口外,每隔些年,定必翻山援崖,往採藥草。鄭隱見其年老,又是兩三年來一次,專採當地一種珍藥,孤身來往,行蹤隱秘,不使人知,未加阻止,反倒隨時相助。採藥人有時歸晚,並在鄭家借宿。因而早就感德,既受鄭隱之託,隨時都在留心。這日偶往臥眉峰附近經過,發現了瘋和尚,與鄭隱所說形貌裝束一般無二,忙即趕來報信。鄭隱一聽,便尋了去。臥眉峰在武當後山,以前去過。始而遍尋瘋和尚,不見蹤跡。因知報信人素無虛言,心終不死。當地又無廟宇人家,主僕二人先尋崖洞住下。
到了夜間,偶然出洞步月,忽聞花香,似桃非桃,不時隨風吹到。仰望銀河渺渺,玉宇無聲。大半輪明月已快偏西,清光四射,照得遠近山林光明如晝,知道時已不早。暗忖:“當日為尋神僧,走了一日山路,身子疲倦,自己還好,書僮年幼,已禁不住,為此睡得大早,現已睡足。反正此時也難入夢,洞又陰冷黑暗,索性不睡了吧。”回洞取了寶劍和隨身小包,藉著明月清輝,順那花香走去。越往前走,花香越濃,越聞越像桃花,暗忖:“桃花哪有這好香味?莫非又有什麼靈藥仙草出現不成?”決計找到才罷。又走了一陣,轉入一個山環以內;忽然發現前面一條清溪,對岸萬樹桃花,正在盛開,月光之下望將過去,簡直成了一片花海,異香馥郁,陣陣吹來。鄭隱不似任壽,上來將路走錯,早由下流越過峰前絕壑。此是舊遊之地,以前來過幾次,只知左面絕壑盡頭有一條大瀑布略可觀賞。右面一帶均是童山禿石,乃臥眉峰後最荒涼的所在,不特未見這片桃花,連這溪流也未見過,怎會不到一年工夫,多出這等美景?那桃花香得出奇,又都是大樹,不是新栽,為數甚多,豈非奇事?如說把路走錯,不是舊遊之地,左邊絕壑瀑布分明和以前所見一樣,越想越覺奇怪。
後因對岸花光濃豔,燦若雲霞,一心想去觀賞,也未仔細推詳,見兩岸相隔才一兩丈,便令胡良等在當地,遇事再行招呼,縱身一躍,飛將過去。落地一看,那桃花不下千百株,十九異種,從來未見。先沿花林走了一段,也未回顧身後。走不多遠,忽發現花林深處尚有人家,隱聞琴聲悠揚,頓觸夙好。心想:“這等清麗美妙之景,明月良宵,花問撫琴,主人必非庸流。”更啟求友之心。正順花徑朝前走去,琴聲忽止。猛一眼瞥見左側花林內,有三株桃樹並列,連理同生。別的桃樹均種地上,這三株連理桃花卻種在一座丈許方圓的花壇之上,繁花如焰,蔭被畝許,樹身也極高大。前聞異香,便由花中發出。這還不奇,最奇的是,每株樹上結著兩個大桃,竟和八九斤重的西瓜一般大小,芳香撲鼻,聞之心神皆爽。走到樹前觀賞了一陣,知是異種。先想連枝採走,劍剛拔出,忽想起先聞琴聲甚美,這裡種著許多花樹,此桃必是有主之物,如何妄採?心念一動,正待收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