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戰前準備(第2/5 頁)
這樣的科舉改革,能將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複合人才,選拔上來,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之中。
也能讓普羅大眾,獲得一些實用的科技知識。
整個社會對於科技也能有一種初步的認識,這對後續的改革是很有幫助的。
……
夏州,橫山前線。
西夏帝國大將李遇,看著城下綿延不絕的民夫隊伍,頗有些志得意滿的情緒。
首都興慶府送來訊息,說中原漢人有進攻西北本土的跡象,首當其衝的,正是李遇麾下的七萬夏州士卒。皇帝命令李遇堅守城池,爭取將漢人軍團擋在橫山以南,使其不得寸進。
為了充實夏州-橫山一線的軍事力量,元帥李察哥調來五萬精銳,加入李遇麾下,供其驅策。
這其中,就包括兩隊鐵鷂子騎兵,共六百人。
鐵鷂子是西夏帝國的特種騎兵,所有成員都是貴族出身,選拔極其嚴格,這幫傢伙騎良馬,著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於馬上,雖死不墜於地,作戰極為悍勇。
由於裝備昂貴,西夏國舉全國之力,也僅僅裝備了三千名鐵鷂子,共分為十隊。
他們使用的鐵盔、鐵靴、鐵鞍,均由冷鍛鐵片外加皮革製成,制式武器包括鐵鏈和鐵球製成的鐵鞭。
除了精銳部隊之外,大批糧秣和武器也從後方運送過來,充實夏州的防守力量。
西夏和中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離得最近的是二十年前的朔方之戰。
當時的宋軍被西夏軍揍得屁滾尿流,大將劉法戰死,統帥童貫狼狽逃竄。
而二十年前的李遇,不過是個剛入伍的小兵,因為是貴族出身,還混了個隊長。
當年的血戰,李遇有幸參與過,現在,他要以方面大將的身份,再次對抗中原王朝的部隊。
聽說這支隊伍的前身,是一群土匪。
土匪軍團剛剛在中原的鏖戰中倖存下來,滅亡了以前的北宋,建立了新的王朝。
新興王朝建立之初,總是很有自信,以為自己是當世最強,周圍的敵人都是渣渣,都是壞蛋,都是垃圾。
李遇要做的,就是將漢人的屍體留在夏州城下,用鮮血和頭顱,重新證明西夏帝國的強悍。
……
大梁帝國的徵兵命令,已經下達了一年有餘。
各省的指標陸陸續續地完成了,距離最後的三十萬人,只有最後五六萬人的空額。
百姓生活好了,再加上待遇給的足夠,因此各地的參軍意願都頗為強烈。
這三十萬新軍的首秀,就放在西北戰場。
之前四十萬陸軍老兵的大部,已經在西北的陝州,苦練了三年之久。
由於是滅國之戰,王小飛經過慎重考慮,還是在河北的長城防線,擺了五萬人的防守力量,以預備金國人可能的偷襲。
不過從現有的情報來看,金國朝野上下派系林立,內耗嚴重,軍隊的戰鬥力受到了嚴重製約,已經不比當年。
梁山與金兵血戰數場,又有厚重的河北長城作為依託,即便金兵大舉來攻,也是怡然不懼。
所以此次投入到滅夏之戰的總兵力,達到了六十五萬之眾。算上民夫隊伍和後續準備遷入西北的百姓數量,總的人員調動達到一百四十餘萬,耗費的糧草和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正因為此,皇帝王小飛和他麾下的帝國精英們,才會花費八年的時間,準備此戰。
每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那點家當,都扔到了平滅西夏的預算之中。
中原王朝對北方蠻夷的血戰,就是要花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方可辦到。
現在,終於進入到了計劃的第七個年頭,各項準備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萬事俱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