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返回濟州(第1/4 頁)
仗打完了,領導也可以適當放鬆放鬆。
王小飛和吳用輕裝簡從,在長安的市坊之間走動一番。
長安雖然不復隋唐盛世的氣象,但城內那些斑駁的建築,還是能夠透出一些當年的風采。
兩人走入一家酒肆,要了幾盆臘汁肉和涼皮,吃了起來。
“老吳,西夏平滅,咱們討論許久的馬政,終於可以開展了。”
“是啊,只是這中間的耗費,不啻於行軍作戰。陛下,咱們的隊伍,似乎要緩一緩了。”
聽聞吳用的勸諫,王小飛點了點頭。
進攻西夏看似簡單,但這背後的靡費,屬實驚人。
再加上後續居民的安置、馬政和畜牧業的扶持,又會是天文數字的投入。
“西夏國還剩的那些個兵馬,等年後再行剿滅。往後三年,就不再進行大的戰事了。軍師以為如何?”
“如此甚好。除此之外,從實戰可以看出,巨炮之利,足以攻滅任何城池。臣以為,應當加大對軍械所的投入,命其監造更多的大炮和石彈。”
看過軍報後,吳用對於青銅巨炮的威力,又有了新的認識。
“嗯,理應如此,不過此青銅巨炮還是過於笨重。回頭讓他們研究一番,造一些合用的小炮,裝備在騎兵身上,使之更加利於野戰。”皇帝一邊啃麵餅,一邊說出自己對於火器的見解。
說實話,當初皇帝將青銅巨炮的設想說給軍械所後,很多人是不相信此物的威力的,甚至包括火器專家武開、凌振也對此有所懷疑。
但此時的大梁,已經有了很成熟的火藥製作技術。
而冶煉青銅的技術,幾千年前的老祖宗也早就研究出來了。
兩相結合,在技術層面,製造重炮並不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事情。
而為了保證威力和穩定性,首批重炮造得非常厚重。之後的型號,就可以往小型化的方向進行嘗試了。畢竟不是所有的作戰都是攻城,必須要有適用於不同場景的火器,才能滿足將士們的需求。
吳用抬了抬手,旁邊的中書省郎官將皇帝說的話記錄下來,之後再進行落實。
“陛下,關於馬政建設方面,臣最近研讀唐代的典籍,有了一些心得。”
“哦,你說說看。”
“唐代的養馬場,基本上都是官府經營。而有宋一代,雖然也有官營馬場,但更多是鼓勵民間養馬。”
“這兩個哪個更好?”
“自然是官營更好,臣認為應當設立專門機構,在西北建立官營馬場,專事養馬。”
“嗯,很好,養牛養羊的事情,也交給這個機構來做。既然有了官營馬場,那官營的牧場也要建設起來。可以徵召草原上有經驗的牧民來做這些事情,必要時可授予官職。”
“好,臣回去就找人商量商量,將這個專門機構辦起來。”
……
西夏元帥李察哥本以為梁國大軍會乘勝追擊,因此緊張了好久。
後來發現,敵人只是進犯到宣化府就停了下來,沒有進一步深入的動作,這才鬆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在近乎亡命的西夏騎兵的瘋狂進攻之下,高昌回鶻的軍隊遭了殃。
回鶻的將軍們根本就沒有想到,西夏國會在冬天發動突然襲擊。
與高昌回鶻的軍隊不同,西夏帝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人類在這種情況下爆發出來的恐怖戰鬥力,是無可比擬的。
經過瘋狂的戰鬥,西夏騎兵逼近到了博格達峰,將山腳下回鶻平民的手中的糧食和棉花洗劫一空,運回瓜州。這些物資將支撐党項民族,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高昌國王被打怕了,連忙派出使節和馬隊,帶著豐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