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要他們有何用。三個御醫就掉了腦袋。難道他也要步這三個人的後塵?李真確信自己有高超的醫術,可那三個太醫的醫術也不低啊。這世間到底有沒有長生不老藥?如果人生沒有病痛的折磨,沒有死亡的威脅與悲哀,那該多好啊!李真決定一試。於是他就對皇帝說,他可以試一試。皇帝聽後是龍顏大悅。
話說李真答應皇帝研製長生不老藥後就一心鑽在對醫學的研究上。他在皇宮中閱讀了大量的醫學範本,和古有的研究長生不老藥的文獻。這時他才覺得他雖身為太醫,但他的醫學知識真是太淺薄了。要研究生,就要研究死。人因何而生,為何而死?生從何來,死又何去?生命執行、延續的機制到底是什麼?難道人的生死真的就像樹木的枯榮,一年四季的更替一樣不可改變?否則的話,古往今來,為什麼沒有看見一個長生不老的人?難道真的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界的鐵定的規律?他對生命的研究一度使他陷入了迷茫與失望之中。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總結與研究後,有許多事實又使他充滿了信心:人雖都要死,但為什麼有的人只能活五十歲,而有的人能活六十歲,還有的能活一百多歲呢?在南山和北山的同一種樹,為什麼開花結果的時間有差異呢?同一種作物,為什麼在南方和北方的收穫季節不同呢?所以他堅信,人雖不能長生,但一定能緩老。
透過對大量醫學書籍和各類科普讀物的研究和閱讀,他決定到宮外去。於是他就把他的想法給皇帝說了。皇帝聽了後有些不高興。朕宮中積累了全國各地最優秀的醫學書籍,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珍稀藥物,你為什麼還要到外面去呢?皇帝說道。陛下宮中雖有來自名川大山,深海仙島的靈丹妙藥,但這些藥物在採製貯運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生命,沒有了大自然的靈秀之氣,其藥性大減。李真說道。他要親自到名川大山上去採藥來研製長生不老藥。皇帝聽後是非常高興,就答應了他,並決定派五個宮中的御醫和三百個侍衛和他一起去。李真拒絕了:尋找仙藥要講究藥物之“氣”,人多了,氣場濁亂,會影響藥物的療效。皇帝見李真說得有理,就答應了。為了讓李真外出能專心地研製長生不老藥,皇帝說李真的家小,他將派專人照料。李真見皇帝對他是那麼的好,不禁感激涕零,他帶了不少醫學書籍,跪拜離宮。
李真出宮後,是一邊前行,一邊為一些民眾看病。李真的父親也是御醫,他從小就生活在宮中。這還是他第一次出宮。他了解到的宮外平民百姓的疾苦生活讓他痛心,盜匪的橫行,官吏的*使他憤怒。可他不想管這些,他也管不了這些。他只想專心地研製出一種能延緩衰老,甚至能使人長生不老的藥來。
一天,李真離宮大概有一千多里了,他來到了一座大山之前。他見這山是氣勢磅礴。山間有瀑布撒銀,勁松滴翠,隱隱約約又傳來猿啼鶴鳴。他被這個地方吸引住了。他請人在山間的瀑布邊搭了一間簡易的茅房,又從山下農民處買了一張木床和被子之類的東西就住了下來。
這裡真是一個修學的好地方。他是一邊上山採藥,一邊鑽研醫學古籍。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血氣的正常調和執行,所謂“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他了解到了陰陽、氣血、經絡、臟腑間的微妙關係。藥物的功效不外是:補氣、活血、通絡、行氣、涼血,溫陽、滋陰、清熱、解毒、安神。人是天生就具有免疫力的動物。人要生存,就得吃,要吸收五穀的精微而化氣成血,以養臟腑,而五穀中的垃圾和有害物質又反過來傷害臟腑。人在現實生活中,怎麼能避免喜、怒、哀、樂呢?可是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可見人之要不老,首先要講究“吃”,同時還要戒情養性。動,則是耗氣費血,所以還要戒妄動。就在李真考慮到這些的時候,醫書上記載的一些關於氣功的記述把他吸引住了,他於是又開始研究氣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