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第1/2 頁)
郡守真誠地凝望他:「先生,我們嶂山的孩子們就交給你了!」
是矣,嶂麓書院並不會成為文人墨客的清談會所,也不會是才子俊茂的受業場館,而是嶂山郡年齡在十五歲以下的少年學童發蒙啟智之地。換句話說,沈育之前的教材都白準備了,他只需要教小孩識字記數。
梁珩寬慰他道:「先教得小人,才能教大人嘛。你看你二十來歲,嘴上鬍鬚都不留,哪裡像個有資歷的教書先生?等你年過而立,蓄上兩撇鬍鬚,再去教青年書生,不就能鎮住他們了?」
沈育答道:「我又不是為了這事不滿。」
「那是為什麼?」
沈育有點惱火,手執苕帚,對坐在門墩石獅上看熱鬧的梁珩說:「請那麼多人來開府,結果爆竹屑弄得滿地都是,打掃乾淨要到什麼時候啊!」
書院落成後不久,崔季過來看看有什麼能幫忙的,三人聚在空曠的學堂裡討論如何招攬學生。
崔季道:「這事兒你應該找郡守幫忙,書院是他主張建立的,他可不能放手給你就不聞不問了。」
「郡守的確幫忙宣傳了,」沈育說,「可是沒有人家願意送小孩兒過來。」
「這可奇了。」
「不奇不奇,」梁珩道,「你也不看看,書院就他一個講師,還這麼年輕臉嫩,哪家父母能信任?」
「我看他臉嫩,你倒是喜歡得很。」崔季說。
「不要討論這個話題,」沈育擦掉額汗,「小叔,你要是願意過來做一陣子講師,我們就有兩位教書先生了。」
崔季:「好的,好的,小忙而已,不值一提……等一下,誰是你小叔?」
在崔季的建議下沈育給遠在望都城的宋均寫了封信。
宋均新任治粟官,雖然不知幹得如何,但他本性較真,又公正嚴謹,料想身處何處都能一絲不苟,得到重用。沈育只在信中提及如今安家立業的所在,意思是宋均若想起探望故人,不至於找不到地方。誰料,不多日,宋均就拿著書信敲開了嶂麓書院的大門。
彼時書院僅有的三人正在學堂裡圍爐吃湯鍋。
偌大一個正堂無人使用,不免寂寞,他們就在書案上擺滿新鮮蔬菜瓜果和醃入味的肉丸魚片。
宋均一把鼻涕一把淚:「師弟啊!我聽說你創業艱難,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想開書院卻招不到學生,掙不到錢就吃不上飯,師兄讀畢來信心中愧疚痛苦啊,怎麼捨得小師弟餓肚子?馬不停蹄就來相助你一臂之力!」
他師弟筷子上的魚片滑落下去,掉進肉湯裡。
「歡迎歡迎!」崔季一點人頭,「那麼我們現在就有四位講師了。」
宋均道:「你,我,還有育哥兒,也才三人,何來四人呢?」
眾人順著他的手指轉了一圈,目光齊齊落到梁珩身上。
「我?」梁珩自己都很驚訝。
「是的,你,」崔季道,「書院不養吃白食的人啊,請問你能教些什麼呢?」
梁珩回憶自己啟蒙的經歷:「嗯……教小孩子探索自然的樂趣?」
崔季對他做了個請出去的手勢。
「可是你們書院是我買的,你們吃的魚片肉丸也是我買的。」
「請用食。」沈育雙手奉上碗筷。
交給崔季和宋均,就不用太費神了。他們一個是做在自家塾裡做小先生的,一個是在沈家塾裡做大師兄,氣勢拿捏都不在話下。出去招生,父母說,嶂山郡從來沒有什麼啟蒙學塾的,如果要讀書,交二斗米到村口老秀才家,跟著學幾個字就成了。
崔季說,以前沒有,現在有了,學幾個字能成什麼才,我們學塾是郡守大人親自設立的,是體系化的教學,我們教《詩》《書》《禮》《易》《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