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進場(第2/2 頁)
班瞭望之處。
“都跟上,不要東張西望,後面還有考生要引領,自己那好考引確認考號,直接進去就好。”
前面有小吏領路,魏廣德和身前身後的考生一起跟著往前走,繞過致公堂後才進入他們所在的考場。
“看好自己的考號,不要走出考棚。”
小吏繼續在前面說道。
這裡的考棚到是和九江府試院的相似,只是佔地更大,一排考舍下去怕不是有幾十上百間。
魏廣德也沒心思去數到底一排是多少考棚,就是盯著考棚上的字號,找到自己的考棚區,隨即就脫離了這隊人群,徑直走進去對號入座。
進了“文”字號考棚,打量下四周,單間號舍的規格是高6尺、寬3尺、4尺。
到了大明朝有些時日了,魏廣德終於開始用這個時代的計量單位來判斷資料,而不再是過去的米或者千克。
兩壁離地一二尺之間,有上下兩道磚縫承板。
拿起旁邊倚放的木板分別搭在兩道磚縫,這就是考試的桌椅了。
魏廣德坐好後,感覺了下,還是感覺考棚狹窄了點,不過也沒辦法,只能這樣了。
想想後面還要經歷幾次這樣的考試,而且一次比一次兇殘,魏廣德只能甩甩頭,不再去想。
拿到裝好考試用品的考籃,魏廣德就開始為考試做起準備來,先磨墨,然後就是坐等發題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就聽到一聲刺耳的金屬撞擊聲自明遠樓上傳來。
“入場完畢,全場肅靜。”
這個時候,負責這排考舍的小吏在考棚直接穿行,嘴裡小聲說著話,讓考棚裡的考生都能聽到。
隨著差役的到來,今科院試的考題也出現在魏廣德的眼前。
第一題,簡約不簡單,就是倆字:“子曰”。
很簡單,是真的很簡單,可以說在座所有考生肯定都做過這道題,放在第一位,怕也是想讓考生能放鬆一點,別緊張太甚影響考試。
第二道題貌似也不是很複雜,“女與回也孰愈”。
而第三道稍微麻煩點,抽了《詩經》和《禮記》中的兩篇短文要求默寫,純粹就是壓縮考生答前面兩題時間的。
當然,要是遇到記憶力不佳的考生,這第三道題就很要命了。
沒說的,魏廣德把考題快速抄到草稿上,然後就準備從第三道題開始做起,時間耽擱不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