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謂之巫醫。故古之醫字從巫。非與師巫之賤役比也。南人有言曰。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即上古祝而已病之醫。非醫巫之有二也。
卷七
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屬性:黃帝曰。衛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菀蘊不得常所。使人股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旁取之。黃帝曰。取之奈何。
伯高對曰。積於上。瀉大迎天突喉中。積於下者。瀉三里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下取之。與季脅之下一寸。重者雞足取之。診視其脈大而弦急。及絕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黃帝曰善。
(菀音鬱)
此篇論衛氣失常。以明衛氣所出所主之常所。有浮沉淺深。及太過不及之別。按第七十六之衛氣行章。論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外內出入之循度。此篇論衛氣始生始出之道路。主於皮肉筋骨之間。所以溫分
肉。充面板。肥腠理而司開闔者也。夫衛氣者。陽明水谷之悍氣也。谷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營行脈中。衛行脈外。所謂別出者。與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佈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之營氣。所出之道路各別也。衛氣與宗氣所出之道路各別也。兩行者。謂營氣出於氣分。而行於脈中。衛氣出於脈中。而散於脈外。
此陰陽血氣互動之妙道也。夫精專者。行於經隧之營血。始於手太陰肺。終於足厥陰肝。臟腑相通。
外內相貫。環轉無端。終而復始。與營行脈中。一呼一吸。脈行六寸。日行二十五度。夜行二十五度之道路各別也。所謂營行脈中。以應呼吸漏下者。乃中焦所生之津液。隨三焦出氣。外注於面板 谷之氣分。滲入於孫脈絡脈。化而為赤者也。五癃篇之所謂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面板。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決氣章之所謂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
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癰疽章之所謂中焦出氣如露。上注 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脈皆盈。乃注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協議。不得休止。是行於脈中。以應呼吸之營氣。乃中焦所生之津液。隨三焦之出氣。注於面板分肉之氣分。滲於孫絡。變化而赤為血。因息乃行。行有經紀。與營氣篇之始於手太陰肺。終於足厥陰肝之道路各別也。宗氣積於胸中。上出於肺。循喉咽。呼則出。吸則入。夫肺主皮毛。人一呼則氣出。而八萬四千毛竅皆闔。一吸則氣入。而八萬四千毛竅皆開。此宗氣之應呼吸而司開闔者也。衛氣者。出其悍氣之 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面板之間。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司晝夜之開闔者也。呼吸之開闔。人之開闔也。
晝夜之開闔。應天之開闔也。是以營氣衛氣之所出所行。各有其道。故曰別出兩行營衛之道。此篇論衛氣之始生始出。從陽明之脈絡。分行於上下四旁。而佈散於形身之外。蓄積菀蘊者。猶草木之生長茂盛於內也。不得常所者。不得所出所主之常處也。故內積於上者。取之大迎天突。蓋衛氣之上出者。從胃之大迎。任之天突。而外出於面板也。積於下者。取之三里。蓋衛氣之下出者。從胃之三里。而外出於面板也。積於中者。取之氣街。與季脅之帶脈。蓋衛氣之佈於四旁者。從腹之氣街。帶脈之章門。而外出於四旁也。夫衛氣乃胃腑水谷所生之氣。足陽明與任脈會於中脘。上會於承漿。與帶脈會於臍之左右。而出於腹氣之街。是陽明所生之氣。從陽明之經脈而出。散於面板。此衛氣始出之常所也。夫衛為陽。從脈而出。由內而外。自陰而出於陽。營為陰。從 谷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