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登基(第3/4 頁)
默。
“四方之藥,絕非五行調和,用此殘方,起初神清氣爽,卻不知是飲鴆止渴,時日久了五臟皆潰。”青鸞抬起頭,雙眼中滿是篤定。
“青鸞姐姐竟知先帝所用的長生秘術!?”李求真又一次被面前這個女子驚住了。
李求真暗想莫不是青鸞真地已經修煉成仙,否則怎麼可能如此輕易洞察對方所思所想。
於是,他的態度變得恭敬起來,一如初見之時那樣。
“本是不知,有一年民女隨師父到南楚拜訪故人,恰巧聽那故人講,當地獵戶每年都有替朱雀都護府捕捉朱雀鳥的定額,多則賞,少則罰。據說那鳥捉到後養不長,得趁活著拔了舌,用細棉布放淨血後再覆上冰片存鮮,最後再去如何煉長生丹藥便不得而知了,總之確定是要上御貢的。這朱雀舌連著其他三個鎮國公的丹藥,看似完整,其實還少了一個關鍵的方子……”青鸞貌似無意地抻長了話音。
“是什麼!?”李求真的聲音都因激動而劇烈地抖動起來,聽上去竟像是帶著哭腔。
“東江的青龍竭屬木,西山的白虎骨屬金,南嶺的朱雀舌屬火,北海的神龜精屬水,卻單單缺了中土屬性之物。而這關鍵的中方則是軒轅一脈的絕密家傳,應龍鱗、雲豹齒、熊羆金膽都是正應這物!”
“那人為何知曉這真正的長生秘術!”李求真再也坐不住了,從龍椅上騰地站起身來,連邁幾個大步逼近青鸞。
父親的遺言是對的!當李求真白日裡看到文武百官對自己山呼萬歲時,他已然明白了父親沒有說完的話,為何帝王都求長生?這種主宰天下的感覺誰不想一直擁有下去呢?而此刻,他似乎已經接近了那個答案。
“聖上自幼隨軍,總該認識或者聽說過聞若虛這個人吧?”青鸞一字一句道。
李求真驀地停下腳步立在那裡,臉上滿是愕然。
他對於這個名字的全部印象是當年陪太子長兄在宗人府天卷閣讀書時,無意中在一本叫《國史紀略》的雜書中看到過。
天道軍當年除了青白朱玄四軍,其實還有一個由李天道嫡系南楚營改制成的王牌軍——熊羆軍,而聞若虛正是這支軍隊的指揮使。
熊羆軍當年戰功卓著,可惜在大平立國前夕,因輕信狄人,在白駝商議招降之事時輕敵冒進,慘遭狄人埋伏,聞若虛死無屍骨,全軍幾近覆沒,整部只有五十餘人得以倖存。
這本書提到那段舊事時一反前後文風,筆墨甚少,最後只是草草寫了聞若虛死於亂兵,餘部白繼忠等因罪遷到了邊地。
李求真只記得幼時在軍中時,常被父親的把兄弟白繼忠帶著玩,很是喜歡這個叔叔。
之後,此人隨軍北上便再無音訊,未料竟是落得如此悽慘下場,他那時尚小,對聞若虛這個名字只有一個淺顯模糊的印象,即便曾經見過也不相識。
“那位故人收養了一個男孩,正是當年聞若虛出山之前與朱雀堂主日燭的遺腹子,真正的長生秘術既然源自軒轅一脈,豈是區區一個堂主便能掌握的?只可惜當年唐復和秦月明不見蹤跡,應龍鱗、雲豹齒的方子也就無處可尋。聖上若也對這秘術感興趣,不如索性將這個先帝舊將之子召回京城,晉升官爵,以示恩寵,如此一來,長生訣中最緊要的一顆丹藥不是就牢靠地養在了聖上身邊?”
“這事朕自然會按你說的來辦,可朕此刻最想謝的卻是青鸞姐姐。姐姐這些年來一個人流離在外,何不索性留在宮中與朕同享富貴天下?”李求真聽聞長生秘術已有著落,轉即又開始打青鸞的主意。
“非是民女忤逆聖意,只是修道之人,早已斷絕了塵世姻緣,更不可陪鑾伴駕,否則卻會衝撞了聖上的運數。”青鸞依舊嫣然一笑,卻將李求真的魂兒都勾了出來。
“姐姐既然是世外高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