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2 頁)
劉表一如既往,忙於內部的建設,準備將他的領地建成一個太平天國。
宛城處在短暫的平靜時期。
可關鍵問題又來了。
經過長途的轉移,我軍從小沛帶出來的軍糧已經告盡。
雖然沿途搜颳了汝南地區,也接受了新野地方的贊助,更不停的發揮我軍過處,鳥獸絕跡的優良傳統,但進駐宛城之時,我軍的軍糧還是剩下聊聊無幾。
宛城一下多了我這幾萬部隊,原有的軍糧儲備用來支撐兩軍,備感捉襟。
三國時代,軍糧是各方勢力的頭等大事。
有吃的,士兵才會死心塌地的跟你打仗。
沒吃的,不單士兵不幹,連治下的民眾也得造反。
張角的黃巾大起義為什麼那麼火爆,那就是人們餓急眼了,一聽有人要打土豪糧倉的主意,那是四方響應,八方支援。管你什麼皇帝老兒,吃飽飯才是硬道理。
我軍到達宛城時已經入夏,錯過了播種的最好時機。
宛城周圍有的是肥田沃野,就是沒有人種,僅有那麼畝可憐巴巴的稻田,還有隔三差五出來散步的蝗蟲搗亂,這軍糧成為了我們目前需要面對的最頭痛的問題。
我有心學曹操來個宛下屯田,可時間和形勢都不合適。
曹操的屯田制也是需要種莊稼的。
曹操也就是仗著高產的農業成果,在歷史上才能南下圖謀當時魚盛米豐的江南地區,才能打一場消耗巨大的大型戰役。
假如沒吃的,還打什麼仗?
我拉了張繡,賈詡和陳宮在城守府裡,絞盡腦汁想著增加軍糧的辦法。
我異想天開的想著,要是天上下一場餡餅雨該多好啊!
正當我們開動自己腦細胞,冥思苦想的解決軍糧難題之時,一個更大的難題接從而來。
前方傳信,曹操帶大軍從許都出發,直奔宛城而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我尚未在宛城站穩腳跟,一場決定命運的戰役又將來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宛城未來
曹操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自責當中。
當呂布離開小沛出現在汝南地區的時候,他和謀士們就整夜不睡,在作戰指揮室裡討論著對呂布的作戰策略,一步一步推演著戰局的變化。
他預料著呂布到達宛城會和張繡進行一場慘烈的攻城之戰,他預料著搖搖欲墜的宛城會向他求援,他的大軍會趁機打垮呂布損失慘重的軍隊,將宛城收入囊中。
他錯了,錯了這麼多,幾乎沒有一件事和他預想的一樣。
假如他不是趁春季來臨的時候,在兗州各地開展屯田運動,假如他不是讓大軍參與了許都的軍屯行動,假如他帶大軍提前一步兵臨宛城,假如夏侯敦不是難麼笨,可以讓呂布的軍隊受多點損失,那麼不會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
張繡這個兩面三刀的傢伙,暗地裡接受了他逼獻帝下的任命詔書,也表示一定要將呂布拖在宛城,等待他的大軍到達時,徹底將呂布消滅。
可呂布到了宛城,未曾交戰,張繡已經獻城投降。他知道的時候氣的將前夜喝的排骨湯一口氣都吐了出來。
他這些天食不下咽,睡不安寢,腦中亂糟糟的,一片混亂。
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究竟他錯在了哪裡?為什麼形勢會發展成這樣?
大錯已經鑄成,無法挽回,曹操將自己關在會議室裡,獨自呆了整整一天。
從會議室出來以後,曹操的臉上已經沒有了任何頹廢的神色,他神采飛揚,傲氣逼人。
他馬上召集軍中的將領謀士,直接下達了整軍集合,火速進軍宛城的命令。
一定要趁呂布剛剛入主宛城,羽翼未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