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從黑龍江饒河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礦物專家孫傳堯(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孫傳堯院士,1944年12月13日出生於黑龍江省饒河縣。
饒河現為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所轄的一個縣,它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邊陲,烏蘇里江中下游。
饒河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28公里,南部與完達山脈相環抱,北部與三江平原相依託。
饒河歷史悠久,周秦前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地,隋為粟末靺鞨之號室部,唐為渤海國所屬之懷遠府及安遠府所轄。
清宣統元年(1909年)始建饒河縣治於小佳氣河(今小佳河鎮河西岸)。
民國六年(1917年)遷撓力河口(今東安鎮),民國十四年(1925年)遷團山子(今縣城址)。
1945年9月3日,饒河縣劃歸合江省管轄。
1954年6月,撤銷松江省建制,合併為黑龍江省,饒河縣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1960年1月7日,虎林、饒河兩縣合併為虎饒縣。
1964年6月5日,撤銷虎饒縣,恢復虎林縣和饒河縣。
饒河縣是全省12個國家一類革命老區之一,抗聯文化豐富,當年抗聯戰士在此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戰鬥故事。
這裡還是中國赫哲族民間文化之鄉,赫哲族的薩滿文化、魚皮畫等在這裡傳承發展。
同時,饒河縣還有知青文化,曾經有大批知青來到這裡,為當地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出生地解碼
饒河縣作為孫傳堯院士的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饒河縣位於黑龍江省,擁有廣袤的森林、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壯美的自然風光。
這樣的自然環境,可能從小就激發了孫傳堯對大自然的好奇與探索慾望,促使他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產生濃厚興趣,為他日後從事礦物加工工程領域的研究埋下了種子。
饒河地區的人們具有樸實、堅韌、勤勞的品質,這種地域文化在孫傳堯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產生作用。
在艱苦的科研工作中,他或許正是憑藉著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而且饒河縣的文化中蘊含著對知識的尊重和對教育的重視,這種氛圍激勵著孫傳堯努力學習,追求卓越。
饒河縣是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抗聯戰士們在這裡留下的英勇事蹟,形成了寶貴的紅色基因。
這種紅色基因在孫傳堯的成長中傳承下來,培養了他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促使他立志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饒河縣的學校教育雖然可能相對有限,但為孫傳堯提供了最初的知識啟蒙和學習方法的培養。
優秀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了他的學習熱情,培養了他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他的學術之路奠定了基礎。
院士求學之路
1963年9月至1968年12月,孫傳堯在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有色冶金系選礦專業學習,並以學士學位畢業。
1978年10月至1981年11月,在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選礦專業學習,並以碩士研究生畢業。
求學之路解碼
孫傳堯院士的求學經歷,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且重要的影響。
孫傳堯在東北工學院有色冶金系選礦專業學習,期間他系統學習了選礦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為日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選礦專業涉及礦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全面的學習使他能從多個角度思考和解決礦物加工中的問題。
大學期間,孫傳堯養成了自主學習和深入鑽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