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第1/2 頁)
一句話,讓會議桌上,頓時安靜下來。
袁紹、劉備、孫權,這才醒悟過來,這裡並不是由他們說了算,在這裡,我最大。
沒有人說話了,我站起來說道:&ldo;既然大家沒有反對意見了,那麼我們就討論一下,議會制度下,我們如何管理國家。&rdo;
所有人都認命了,這個天下將不再有一人獨大,說一不二,至尊無上的皇權了。
皇權將成為一個象徵,將成為一個擺設。
將來管理國家,將是我們大家坐在一起,互相討論,透過投票決定了。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顧茅廬
議會制怎麼都是比帝王制科學先進的一種社會制度。
三國時代是地主階級佔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要在封建社會實行完整議會制,其實只能是一種理想。
議會制是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碰撞下的產物。
要在三國時代推行議會制,不可能象後世那樣完善和成熟。
我所推行的議會制,只是想透過一種特殊的體制,達到讓各方勢力相互制約的目的。
和平,不一定非得等到魚死網破之後才能實現。
戰爭,不一定非得消滅敵對勢力之後才能終結。
孫權和劉表,他們兩人有家仇,可以找個沒人的地方,進行決鬥。
何必拿手下士兵的性命當兒戲,拼來殺去?
戰爭就是他們這些蔑視士兵生命的統治者所發動的。
當然他們發動戰爭的原因,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說糧草太少,地盤太小,士兵太少等等。
如果他們發動戰爭是為了抵抗外族入侵,那麼這場戰爭是正義而偉大的。
可是這場戰爭若是他們為了自己的私利,為了自己的野心發動的,那麼他們就是國家的罪人。
中國永遠不需要這樣的戰爭,不管他們有著什麼樣冠冕堂皇的藉口。
曹操一直打著平定天下的旗號,以漢室的救世主自稱。
可是他做了什麼?不說他發動戰爭,死在戰場上計程車兵有多少,光是他下令屠城,惡意殘殺的平民就超過了百萬人。
這是一個英雄應該做的事嗎?
三國有得是英雄豪傑,可是曹操不能算作一個。
我們各方勢力之主,在洛陽發表了聯合宣告,正式通告天下,組成一個議會制的新朝廷。
中華大地第一次出現了和平的希望。
現在只剩下曹操了,他孤立在我們議會體制之外,沒有任何的明確表示。
從心底,我希望曹操看淡權利,放棄武力頑抗,加入我們議會制的新朝廷。
可是他令我失望了。
曹操是管理國家的能臣,這是不容置疑的,他所實行的一些政策,一直是被後人所稱道的。
如果他能加入新朝廷,安心治理許都和兗州,那麼就是天下之幸,百姓之福。
可惜他的目標是統一天下,而不是擔當造福一方的封疆大吏。
各方勢力之主,已經返回了各自的領地,相互之間不再發動戰爭。
他們開始適應議會制管理下的國家。
曹操一直沒有任何動靜,我們摸不準他的心思。
我沒有採取極端的手段,盼望曹操有一天可以自我醒悟,不再執迷不悟。
時光流逝,這一年在暫時的和平中,進入了冬季。
我又一次的站在了虎牢關的關牆上。
望著關外飄落的大雪,我記起了曾經的那一句&ldo;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rdo;
美好江山,如果再沒有流血犧牲該有多好!
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