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1/2 頁)
這年暮春彷彿被戰事拉長,朝中臣相君王如驚弓之鳥,每每有戰報傳來,都心急火燎,如坐針氈。
好在兩軍在旭州小戰數次後,捷報頻傳,禁軍也於十日內抵達了旭州封日城。為了不傷及城中百姓,李辰簷與梁脩商議在城外的百里坡開戰。而他只給梁脩五日時間考慮,五日後,即便梁脩讓所有將士作尋常打扮,混在城內百姓之中,他能做的,也只有屠城。
若不當機立斷,結果便會因小失大,保一城黎民,卻讓天下蒼生受難。
未料梁脩在第二日便答應了靜王的提議,約定三日後相見。
三日之後,梁脩暗中佈下天羅地網,以師徒情誼動之以情,李辰簷誤中圈套。所幸他早有準備,雖身受重傷,卻得以全身而退。
然而將軍受傷,戰事便有耽擱,軍中氣勢卸掉一半。雙方至此陷入僵局,儼然有持久戰的趨勢。
雪上加霜的是,支撐著朝事的晟王,卻於此時風寒入骨,病不能下床,朝堂之上人人面色堪憂。我與湯蘩暗中去探望過左紜蒼,卻不知為何,家僕一再說晟王病得嚴重,即便是太子妃親自造訪,也不得打擾。
我心中狐疑,左紜蒼一向身體硬朗,此番得病一定有蹊蹺。
只是越明樓三十才得長子晟王,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兩位皇子皆連噩耗,他精神受重創,加之長期勞累,竟無迴轉之勢。直到半月後,靜王巧妙制敵,大獲全勝的訊息傳來。
原來靜王當日只受了輕傷,他做出重傷昏迷的樣子,是為故布疑陣,讓敵軍有所鬆懈。後來他又派數百名探子嵌入封日城中,趁敵軍不注意,大舉攻城,直搗黃龍,巧妙地避開無辜受牽連的百姓。
與此同時,晟王忽然於欒州歸來,並帶來一個好訊息,當年左紜蒼曾有恩於欒州駐軍的一位副統領。這次他親抵芸河邊境,找到這位統領,將戰事利弊與他分析,這位統領雖未掌大權,然而旗下亦是一班忠肝義膽的將士,聽了左紜蒼的話,決定為朝廷披肝瀝膽,於是率領數千死士,在芸河叛軍中大肆殺敵。
叛軍起了內亂,又有落昌澐州駐軍相助,芸河一帶本來慘澹的形勢,竟也有了轉圜的餘地。
當日越明樓大喜過望,在朝堂之上,宣旨冊封李辰簷為一品鎮國將軍,並即日命人快馬將聖旨送至旭州,讓他直接北上,一舉殲滅欒州叛軍。
多年操勞忙碌,越明樓此刻的喜悅也掩蓋不住病態的蒼白,幾日後的早朝上,不可一世的他竟也悲嘆,人生數載,轉瞬之間便日薄桑榆。
話裡有話,意思再明顯不過:改年號,換天子。
然而越明樓就此打住,隨即又道:「可惜我年屆已高,卻無孫兒孫女繞膝承歡,以享天倫之樂。」說著便讓司天監尋了一個黃道吉日,當堂有宣了一道聖旨,說因戰事原因,我與左紜蒼原該四月初八完成的婚事推到五月初六,也算為皇家沖喜。
至那以後,越明樓雖未言明,卻在天子座旁,加了一個鎦金雕龍寶座,讓晟王坐於其上。國事天下事,一併交手,他隻日日聽政,並不多言。
欒州捷報頻頻,眾將領在鎮國將軍的帶領下,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殲滅亂黨竟用了短短二十日。
是時大軍拔起,反朝慶功。而落昌芸河駐軍也即刻前往永京,剿滅貞元一黨。
一朝危機過去,大勢已定。百姓無不誇口稱讚恆梁文惠帝所生兩子,皆乃絕代天驕。
一人氣度從容,福及萬民,坐鎮朝堂;一人英姿勃發,心繫蒼生,平定江山。
12
文惠帝三年五月初二,鎮國將軍班師歸朝。這一天艷陽高照,整座烏冕城沐浴在光耀刺眼的日暉中,像是被鍍上了一層金。
重御門外,鎮守通京的三萬大軍夾道而立,李辰簷獨率三千精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