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雲深不見來時路(第2/3 頁)
,而帝發用以興邦。”
宗淑背誦著文章,眼神不離惟公左右,只看惟公哪裡有沉醉於文章的意思,因此察言觀色中,只等惟公輕嘆,即刻停了下來,等待惟公下文。
“你這孩子都如此知情識趣,可是士人眼中風雅如斯的陽攸,可真是個性情中人啊!”
原來,無論當時還是如今,所有計程車人都以為慶康新政中的袞袞諸公都是眾志成城,同志一心的君子,卻忘了即便是君子,說到底也是世俗之人,只要是人即便親如手足,難免少不得矛盾與牴牾,只是君子率性,所謂周而不比,行事也少了許多顧慮。只是世人不知曉當此時,慶康新政的領軍人物士悅與橫瑋竟然也鬧起來紛爭來,本來是政見參差,發展至最後,在有心人推波助瀾下,竟鬧出了好大風波。
慶康新政的核心主旨之一便是強化軍事,銳意進取,圖謀的便是收復被東丹佔領的故土,只是士悅常年領兵在外,更是挖掘與培養了秋崇志等名將,而正因為其久在邊關,深刻了解大肇與東丹軍事實力與軍事戰力的差異,雖然大肇軍事實力總體強於東丹,但是方面戰力卻並無優勢,因此其對策乃是致力於軍事改革,強化穩固邊防,徐徐圖之。
然而橫瑋卻有些急進,當時橫瑋乃是少年得意,又恰逢其會,在橫山戎平叛中積累了不少戰功,眼看著東丹乃是孤兒寡母執政,便打算趁機謀取邊功,藉著軍功與軍威以此推動新政快速開展起來。
一個主守,一個主攻。而士悅推動自己的連襟出任山南四路都部屬,目的就是便宜行事,用自己人將邊防軍政嚴格按著自己的部屬管束起來,而這位連襟也絕非泛泛之輩,甫一到任,即刻命士悅文武舊部於崑崙山東麓山口修築城砦,禁絕北面賊酋南來之路,只是如此以來也斷絕了大肇兵馬繞行北上之路,更何況這是修築城池,開支鉅萬,直接將橫瑋籌集的北伐軍資佔用了。
且不提那時節橫瑋正是青春得意,恣意跋扈時候,便是其身邊也是許多驕兵悍將站了出來,甚至士悅一手提拔起來的秋崇志也站在了橫瑋一邊,而衝在最前面的陽攸不僅沒想著從中調和,竟然火上添油起來。
陽攸一篇《論罷四路都部署札子》,一篇好文章,列了七條罷免理由,還更是凸顯了橫瑋戰略決策上應該發揮主導作用,而士悅一是為了避嫌,而是為了避免新政分裂,因而也無力阻止此事發酵。
然而橫瑋與陽攸所作所為真個是為舊黨送上了一份大禮,本來士悅已經牢牢掌握住北面四路軍事,如今一切付之流水,在舊黨炎夷易、鶴定國的順水推舟下,宣宗又能如何處置?只能按著奏疏撤銷北路四路都部署,將山南邊防一分為四,更是在炎夷易推波助瀾下,架屋疊床的將軍政分離,如此以來事權不僅分割細碎,冗官又多了不少。
到了如此地步,即便士悅心胸開闊,身邊的親近人也難免遷怒於橫瑋、陽攸,卻不想橫瑋更是將導致如此荒唐局面的過錯都算在了士悅這邊,授意秋崇志帶兵將奉命修城的文武官員都打入大牢,還用上了嚴刑拷打,一眾人被打得不成人形,險些喪命。
武將還則罷了,即便是打落牙齒也只能往肚子裡吞,況且武將們皮糙肉厚也能扛得住,但文官如何能善罷甘休!遭此牢獄之災不說,居然任由小吏動用刑罰!大肇制度乃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橫瑋身為士大夫,竟然折辱同僚,有辱斯文,所作所為,實在是觸及國之根本了!
訊息一經傳出,朝野一片譁然!橫瑋無論如何辯白,也改變不了事實,尤其是縱容武人凌辱文臣,已經是站在了士大夫的對立面上。
事到如今,又是陽攸蹦了出來,這位仁兄也不知道是好好先生,還是兩面取巧,這一次又是倒戈向著橫瑋直愣愣戳了過去,兩本奏疏雖然看似是和稀泥,卻讓秋崇志親自釋放一干涉案文武,還親自登門致歉,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