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格不入,因而下場大都悲壯。
想到這裡春花深有感慨,顯赫家族無三代;明月清官不到頭;難怪鄭板橋極有見地地說出了“難得糊塗”。
傳說一日,鄭板橋在院中石桌上習字,興筆寫了“難得糊塗”四字,然後又在下面寫一串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福報也。”寫畢,越看越不順眼,正要揉了踩在腳下,忽一陣風吹來,那字紙隨風飄向空中,越飄越遠,鄭板橋無奈看著搖了搖頭,然後又寫起字來。誰知那張飛跑了的紙,卻被人撿了去,如獲至寶,傳之子孫,所以才有今天我們知道的“難得糊塗”。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到底是什麼意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
有的人認為是鄭板橋的自我嘲解。公元1751年,鄭板橋在濰縣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彷彿世外,心中不覺悵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與朝,奪利與市,到頭來又如何呢?看來還是糊塗一些好,於是他揮毫寫下“難得糊塗”。
也有人認為是鄭板橋發自內心的感嘆。公元1754年秋,鄭板橋在山東任知縣,上任之時正遇百年未見的旱災。而欽差姚耀宗卻不聞不問,漠不關心,熟視無睹,反而求他字畫,鄭板橋就送鬼畫諷刺。欽差姚耀宗怒而撕畫。鄭板橋見百姓水深火熱,欽差卻麻木不仁,非常憂憤。其妻相勸: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糊塗嘛。鄭板橋怒言:裝糊塗難啊,你可知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難得糊塗。為了拯救萬民,不惜冒險開倉賑災。他所說的這句話,後來就成了“難得糊塗”的自注: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還有人認為是寬容謙讓的處世態度。據說鄭板橋任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他又寫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兩幅字。並在“難得糊塗”下加註“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在“吃虧是福”下加註:“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盈於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家人見信後主動退讓三尺,鄰居得知此事也退讓三尺,後來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也可以理解是一種策略,是一種高超的處世藝術。當條件不具備,時機不成熟,為了到達最終的目的,只好先裝糊塗吧。可見糊塗不僅是一種心態,而且是一種智慧。
看來官場上的糊塗有兩種,一種是真糊塗,一種是假糊塗。鄭板橋所說的是後一種糊塗。
可見糊塗容易聰明難,聰明之後裝糊塗更難。能分清並做到在哪些方面糊塗,哪些方面聰明,什麼時候糊塗,什麼時候聰明,實在是件難事。難得糊塗是智慧的生存之術,是人生的極高境界。可是常常有人把“難得糊塗”作為掩飾失敗和放棄的藉口,作為心裡的安慰,其不知這不僅誤讀鄭板橋的原意,而且也往往成為事業和人生失敗的開始。
安瀾縣人文薈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記憶體有楚霸王的楚壺窯,有三國呂布的點將臺,有魯肅故里,至今還有一口子敬井。傳說這口井還救過一個皇帝的命。當時這個皇帝帶兵打仗,一次兵敗落荒而逃,後面的追兵是緊追不放,眼看無處可逃,忽然看見前有一井,這時他急中生智,揚鞭打馬以吸引追兵,自己跳進井中。當追兵逮了孤馬之後,又回到了井邊,向裡觀望,因是枯井深而無水,十分黑暗,只見井口布滿了蜘蛛網,便斷定井內無人,又急速向前方追去。事後,皇帝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