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第2/2 頁)
輔料混合得足夠均勻,還需要“輕膠十萬杵”。
唯有這樣,做出來的墨塊才“堅如玉,紋如犀,寫數十幅,不耗一二分也。”
再經過一冬一夏的穩定期,使得墨內的水分全部散發乾淨,黑度亮度揮發出來。
如此才能進入刻墨模環節。
也只有這樣的墨,才讓蘇軾都為之讚歎:“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
用沾了這個桐煙徽墨的筆,書寫的話,可以做到墨色千年不退,千年不衰。
“墨的發明,是龍國文化之幸。”石渠繼續道:“有了它資訊文字才得以傳播和保留,有了它我們千年的歷史文化才得以流芳百世。”
“墨,在歷史的長河中興盛了幾千年,從古至今,都是文化知識的代表。”
“而如今,寫字的場景已經越來越少。”
“興盛了千年的制墨工藝,卻依然無法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開始逐漸斷層。”
“從古時候的一墨難求,到如今的孩童不知墨印為何物。”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摒棄了很多繁瑣的工藝。”
“也許將來,墨終會成為歷史。”
“但用它書寫的歷史,將永不褪色。”
石渠的這番話,頓時引得臺下掌聲雷動。
讓人瞭解歷史,熟悉歷史,傳播歷史,不就是本次古玩交流會舉辦的初衷嘛。
“石老,這桐煙徽墨我非常喜歡,一定會好好收藏的。”曹子建也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喜歡就行。”曹子建笑著點了點頭。
“那我就不耽擱下一環節的進行了。”說著,曹子建朝臺下走去。
石渠緊隨其後。
等到曹子建下了舞臺之後,石渠突然叫住了走在前頭的曹子建:“曹兄弟,留步。”
“石老,還有事?”曹子建疑惑的看著石渠。
“曹兄弟,關於你在某音給人直播鑑寶這事,我可否給你宣傳一下?”石渠開口道。
ps:看到有人投了好多的鮮花,很感謝,今天最少六更,這是第一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