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成交量和換手率是事半功倍的完美組合(第1/2 頁)
投資者買賣股票一般都會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以基本面選股的投資方式;另一種是以技術面選股的方式。
無論選擇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量在價先已成為各個階段買賣股票最基本的常識。股市無論出現多大的異動,都需要成交量的配合。因此股票的所有變化都離不開量對個股走勢的影響。
但並不是任何時候的放量,投資者都會受益,要分清放量的位置,市場一旦出現巨量大陽或巨量大陰都是異常行為。
對成交量進行分析是實戰操作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由於流通盤的大小不一,所以僅用成交量來簡單的比較意義就不大,在考察成交量的同時,更要配合分析換手率的高低。
換手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某隻股票的累計成交股數與流通股的比率,分析換手率的變化遠比其它技術指標的判斷都更加可靠。
換手率的高低不僅可以表示,在特定時間內一隻股票換手的充分程度和交投的活躍狀況,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判斷和衡量多空雙方分歧大小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不管是吸籌還是出貨,都可以透過換手率的變化表現出來。
換手率在3%--5%之間通常是主力在吸籌,如果股價又剛好在低位就要特別關注。
換手率在8%--15%之間,是主力資金正在不斷流入,這時股價也會水漲船高。
換手率大於20%以上,股價又處在高位,同時收陰,是主力出貨的表現,是波段見頂訊號,未來下跌的機率比較大,操作上不能僥倖。
案例一、九安醫療,2021年11月5日行情啟動時的第一隻漲停,換手4.67%,成交量大於前三日,而每次在相對高位出現換手大於20%的時候,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調整。
案例二、浙江建投,2022年2月7日,行情啟動第一隻漲停換手4.65%,成交量大於前三日,而每次在相對高位出現換手大於20%的時候,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調整。
(以上案例是過去式,不構成投資建議)
剛開始接觸新知識、新思維的時候,會與自己過去的認知相互衝擊。所以經常會邏輯混亂,經過長時間的反覆練習,一定會幫助自己梳理邏輯。
多年前的姜娟和很多新手一樣,完全不理解成交量和換手之間相互的意義,交易上所有的錯誤都犯過。
一次姜娟看上了一隻上漲很好的股票,當時關注的理由就是看上了該股放大量,都說放量就是有資金跟進了嘛,所以就盲目的介入,結果這隻股票就從姜娟買入的位置,傾斜式的一路往下走,給姜娟的交易帶來了一波不小的損失。
經濟學大師:薩繆爾森曾經說過,學習經濟學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你只需要掌握兩件事:一個叫供給,一個叫需求。不懂市場需求,就不懂交易。
順應需求,就把精力花在市場的需求上來,如果保持一致,市場將是你的提款機。
機會都是在市場的跌宕起伏中產生的,熊市就是你抓住翻身機會的最好時機。
如果人一輩子有幾次致富的機會,你是選擇抓住,還是繼續猶豫?
姜娟選擇抓住機會,學習別人的經驗,看了很多投資書籍,實戰中不斷地摸索實踐成交量與換手率相關的技術,才慢慢形成適合自己在各種趨勢下的交易模式。
姜娟在改變和摸索中思維不斷的碰撞,理念不斷被自己推翻,最後還是回到系統這個點上來。
投資前輩的經驗是他們用自己撞的頭破血流的教訓疊加起來的。
姜娟透過學習複製研究後,慢慢的開始養成了順勢、止損的習慣,並且已經進入到她的交易靈魂裡。
目前姜娟用成交量和換手率完美配合這一交易模式,每年都能抓到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