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頁(第2/2 頁)
近人陳國符先生《道藏源流考》中考證宋徽宗訪求天下道教遺書刻板的經過頗詳。徽宗於政和三年下詔天下訪求道教仙經,所獲甚眾。政和五年設經局,敕道士校定,送福州閩縣,由郡守黃裳役工鏤板。所刊道藏稱為《政和萬壽道藏》,共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
黃裳,字晟仲,人稱演山先生,福建延平人,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八十七。《演山先生神道碑》中說他:「頗從事於延年養生之術。博覽道家之書,往往深解,而參諸日用。」
黃裳刊印道藏的名氣很響,後來明教刊印經書,也借用他的名字。陸遊《渭南文集卷五·條對狀》:「明教偽經妖像,至於刻版流佈。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為校勘、福州知州黃裳為監雕。」
至於黃裳根據道藏而撰《九陰真經》,自是武俠小說家的憑空撰述了。
後記
《射鵰英雄傳》作於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商報》連載。回想十多年前《香港商報》副刊編輯李沙威兄對這篇小說的愛護和鼓勵的殷殷情意,而他今日已不在人世,不能讓我將這修訂本的第一冊書親手送給他,再想到他那親切的笑容和微帶口吃的談吐,心頭甚感辛酸。
《射鵰》中的人物個性單純,郭靖誠樸厚重、黃蓉機智靈巧,讀者容易印象深刻。這是中國傳統小說和戲劇的特徵,但不免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大概由於人物性格單純而情節熱鬧,所以《射鵰》比較得到歡迎,很早就拍粵語電影,在泰國上演潮州劇的連臺本戲,在中國內地和香港、臺灣拍過多次電視片集和電影;他人冒名演衍的小說如《江南七俠》、《九指神丐》等等種類也頗不少。但我自己,卻覺得我後期的某幾部小說似乎寫得比《射鵰》有了些進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