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5 頁)
辦的“1995音樂電視頒獎典禮”的新聞。明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晚上我要去採訪“新年音樂會”。
我已經覺得我會有一個全新的轉機。
我將度過一個全新的新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睡在德國的第一天凌晨,我卻醒著(26)
【回放】
薩克斯雄風
——範聖琦印象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你永遠不再來/我永遠在等待……
這是西部歌王王洛賓寫給三毛的歌《等待》。6月30日,在北展劇場演出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王洛賓藝術生涯60週年文藝晚會”上,中國第一代薩克斯管演奏家範聖琦用獨特的手法演繹了這首《等待》。演出結束後,王洛賓老人拉著範聖琦的手說:“你把我想表現的東西都表達出來了。”
演出的第二天,我來到範聖琦的家裡。在他臥室兼客廳的一面牆上,掛著閃閃發亮的一組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薩克斯管小樂器。確實,作為國家一級指揮兼雙簧、薩克斯管獨奏家的範聖琦,他的名字更多的是和“薩克斯”聯絡在一起的。
範聖琦有著一頭灰白而捲曲的長髮,目光炯炯,透著藝術家的灑脫和剛毅。他鶴髮童心,談鋒甚健,光聽他的嗓門會感覺他還是個青年。
範聖琦於1934年出生于山東的一個書香門第。其祖上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他九歲在哈爾濱隨白俄羅斯的薩克斯演奏家學習,16歲考入“鐵路文工團”,從此,他開始了漫長而又坎坷的音樂生涯。他曾因直言被打成右派,戴著右派的帽子,他默默地學習指揮藝術,二十年後,他成了鐵路文工團的音樂指揮,李谷一、蘇小明、張暴默和韋唯等,都曾在他的指揮棒下唱過歌。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1990年,範聖琦去美國,在波士頓與著名的爵士樂演奏家交流,並用薩克斯管演奏了中國樂曲改編的爵士樂《阿西跳月》,使美國人對這位中國學者投來驚歎的目光。回國後,範聖琦致力於爵士樂的演奏,使美國加州大學爵士樂博士雪萊驚奇中國怎麼會出現如此傑出的爵士樂演奏家。
範聖琦說:“我把音樂當作我的信仰,用音樂表現我內心的語言。”一次,他在演奏《少女的祈禱》時,把宗教色彩注入音樂之中,給人一種神聖、忘我的感覺,使現場的5位少女全都感動地哭了。
範聖琦有著非常強烈的民族自尊。他早先一直演奏西方古典樂曲,但後來想,我是一個東方人,我還需要演奏東方的音樂。他說:“我要走中國的道路,把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族音樂,作為一種素材來發展,用世界的、現代的和絃語言、對位手法對中國的調式加以改造,把它們推向世界級的地位。
範聖琦用薩克斯管演奏的《梁祝》,時而高亢,時而悠揚,時而喜悅,時而悲傷,特別是在“化蝶”一段,他用現代人的意識來註釋,使浪漫主義色彩更加濃烈,大量的即興變奏,使旋律波浪起伏。在音樂的波峰浪谷中,觀眾們如痴如醉,那美妙的音樂激盪著每個人的心絃,回味無窮。
幾十年來,範聖琦對音樂的追求沒有停止,音樂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他說:“我這一輩子追求的是發揮自己對音樂更深的理解”。
他演奏的《海之戀》,月白風清,迂迴婉轉,給人一種“海是軟綿綿”的感覺。他演奏的美國樂曲《going home(回家)》,注入了中國人的情感,寧靜、溫暖;他演奏的《人鬼情未了》,起伏跌宕,美妙無比。範聖琦的演奏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程度,可以用薩克斯即興地、自由地表現內心豐富的情感。但他仍說:“我還在不斷努力,我還沒有自己的、滿意的作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