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5 頁)
木格正在陪太后嘮嗑,見康熙來了,便要退下。
康熙叫住了,笑著對太后說:“皇額娘,怎麼沒商量經書?可是老十媳婦偷懶了?”
太后心情很好的笑著:“這兩天我們祖孫倆卡在那裡了,就先放放。可巧皇帝來了,其木格趕緊抓緊了問,免得回頭咱們又幹瞪眼。”
其木格笑著接過茶,遞給康熙,應聲道:“是。”
康熙抬手拿了封信出來,遞給其木格:“十阿哥來信了,先看信吧。”
其木格接過信,見沒有拆封,心下腹議道:“不明目張膽拆信,就守著人看信,愛新覺羅家的規矩可真夠嗆。”
太后則樂呵呵道:“這十阿哥,總算知道來信了,快瞧瞧他說些什麼,什麼時候回來。”
其木格見太后也沒一點**概念,而康熙還坐在一旁看似悠閒的等著自己念信,只得當眾拆了信封,快速瀏覽了一遍,見沒有情意綿綿的情話,雖說有些失望,但還是笑著道:“太后,十阿哥這信裡說了好些風土人情呢,我給您念念。”
太后滿有興致的點點頭,康熙雖未言語,但從神情上看還是比較滿意的。
老十著重描素了俄羅斯的一些風情,說那些人穿著氈褐苧布,以麥面做餅食,亦食各項肉魚,不食飯。每食用匙及小叉,不會用筷子。喜歡烈酒,鎮上人不多,但總能見到幾個醉鬼發酒瘋。房屋以板為瓦,廊廡隆起層疊,望之如西洋圖畫。還不屑的對俄羅斯人進行了詆譭,諷刺他們長那麼高,不知要浪費多少布匹和糧食。
太后笑道:“真是難為十阿哥了,還得操心這些。”
其木格也覺得老十小孩子心性,連個子高矮都要計較一番。
便跟著笑了笑,繼續往下念。
老十接著便說他在室韋認識了一商人,是山西人,在張家口開著店,主要做對蒙古的生意,但與一俄羅斯人阿夫羅拉搭上了線,阿夫羅拉是尼布楚督軍的副官,一心想發大財,可惜尼布楚比較偏遠,俄羅斯商人和中國商人都不願意增加運費,全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漠北蒙古的庫倫做中轉,因此尼布楚的守軍只能從邊民處淘換一些小物件,再等到休假時託人帶回去變賣,雖然上至督軍下到士兵都想努力吸引商人的視線,可自中俄通商以來,他們一直未能獲得商人的青睞。
因此阿夫羅拉與郝家接上了頭後,連督軍都非常重視,自己才得以搞了幾把刀,還順帶採購了些物件,並叮囑說那幾把刀是進獻給皇上的,千萬要一把不少的交到宮裡,裡面還有一塊懷錶是專門給其木格選的,至於其他的,就讓其木格自己拿主意送人。還說自己身上沒帶那麼多錢,郝家以為自己真是黑龍江將軍的遠親,便暫時將貨款墊付了,吩咐等郝三爺進京後,將錢給人家。
然後老十才提及自己還有差事沒辦完,沒法回京過春節了。
太后聽了,問道:“皇帝,怎麼十阿哥連春節也不能回來過?”
康熙也很鬱悶,但又不能對太后說老十栽贓嫁禍,只得含糊道:“差事嘛,說不準的。”
其木格見了這訊息,也有些鬱悶,心想,難道自己連過年都不能回家了呀,心裡自然又把老十一通埋怨。
但太后和康熙就在眼前,其木格也不好露出不快,只得強笑道:“還是差事要緊。”
太后雖有些埋怨康熙,弄得過年都不能團圓,但這畢竟涉及了朝政,太后也不好多過問,便也略過不提。
老十在信裡自然也少不了叮囑其木格沒事就在府裡待著,過年的禮節和規矩多找八嫂和九嫂請教。還讓代問八哥和九哥好。
最後說有什麼事先忍著,別爭強好勝,等他回來。
康熙見信裡也沒什麼有用的資訊,和太后閒扯了幾句後便起身告辭繼續處理朝務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