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5章可論西域過(第3/5 頁)
容之過也!』
天下如今方漸靖平,地方才生息未久,何其不易也!而驃騎明知呂奉先於西域倒行逆施,竟然未能及時處置,以至於如今西域生靈塗炭,百姓哀苦!百姓何其無辜!此乃驃騎之過三是也!』
如今鄭公有恙,直諫無人!某雖不才,然不忍見西域不寧,三輔不安!不願見百姓困苦,黎民倒懸!不避諱驃騎之過,尚書之失!故今日直言而諫,直刺過失!』
諸位,諸位!』
某有一諫,諸位靜聽!』張氏子見時機成熟,便是從懷中取出了一封寫滿了字的書卷,手抖抖的將其展開,大聲朗讀起來,今有西域亂,民當直諫聲!早誅奸巧佞,以清西域政!有益國家事,忠言不惜身!害於社稷者,驃騎豈能任?邊事之廢壞,皆原於功罪賞罰之不明!賞罰之不明,皆因於呂氏職任之所過!職任之所過,皆因於驃騎有眼之無珠!』
意!驃騎握重權,諸臣順從固不足怪,然鄭公之後,竟無直諫之人也!西域之吏,乃畏呂奉先之威而慎言,懼呂氏之毒而害身,寧鬱怏而終日,未敢暢快而明言!凡事惟聽命於呂氏,不敢持正為民抗爭,是故雖為呂奉先所積威所劫,然於驃騎亦不可謂之未有過是也!』
籲呼!西域之吏,畏懼呂氏之威,不足以怪也,然以驃騎之能,聰明剛斷,豈有其隱惡而不知悉乎?驃騎含容於呂氏之所惡,固若不能知,亦若不能去,蓋不過欲全呂氏之體面,姑優容之以待彼之自壞耳。然不知國之有呂氏猶如苗之有莠、城之有虎,一日在位則為一日之害!驃騎何不忍除一賊臣,顧忍百萬蒼生之塗炭乎?』
草民性狂直,生於天而不可變,習忠義,得於經而不可滅!每恨天下賊子行亂事,便是輾轉難安眠!今有諫,不求得傳頌於聲名,只為平復於民怨,安黎民之心是也!諸君若有意,可隨某前往驃騎將軍府,上書直諫!』
去驃騎府上書?
玩得這麼大?
頓時眾人便紛紛眼睛一亮,更有好事者看熱鬧不嫌棄事大,頓時烏泱泱的便是喝彩起來,讓張氏子更覺得驕傲非常,在滾滾聲浪之中,仰著脖子就像是立刻就要化羽登仙了一般。
】
……(′^w^`)……
青龍寺紛紛擾擾,而在城中的有聞司,則是繁忙卻安靜。
龐統和闞澤相對而坐,正在翻看檢索著有聞司這一段時間來,收集的相關資訊。
領先者,必須承受更多的風雨。
就像是大雁排成佇列的時候,永遠都是領頭的大雁要有更強健的體魄,更敏銳的感覺,更堅韌的耐力一樣,需要找尋方向,確定路程。而當下西京政治集團的領先者無疑就是斐潛,在他的身上自然就有更多的風雨,更多的負擔。
跟在斐潛身後的龐統,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減少斐潛的負擔,讓斐潛更多的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方向的選擇上。
其實對於大漢當下,很多人都知道大漢的政治制度其實是有問題的。可是知道問題和能解決問題,永遠都是兩碼事。就像是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有缺錢的問題,但是能說知道了問題,缺錢的問題就立刻解決了麼?
錢是國家印的。
那麼沒錢就是國家的鍋?
畢竟國家也知道有些人貪贓枉法,有些地方貧富不均,對吧?
其實很多問題都是相互勾連在一起,只是單獨解決其中一個,依舊難以避免短板效應,水依舊會從最短的那邊漏出去。
土地是封建王朝最大的利益根源。
地主階級是封建王朝的推動力,也是最大的阻力。
炎黃二帝發現土地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牛羊,所以他們聯手了,痛毆了周邊一幫小朋友,然後還揍跑了他們的老大,最終才在華夏中原確定了地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