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2 頁)
1924年,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弗利爾藝術館(thefreergalleryof
art),派畢士博(cwbishop)率領一個代表團到中國進行考古發掘和研究,鑑於李濟在學術界日漸興隆的名聲,以及他在中國近現代考古學史上邁出了關鍵性一步的機緣,畢士博代表團駐北京團部寫信至天津南開大學,邀請李濟加入他們的工作隊,共同進行田野考古發掘工作。李濟接信後,頗為躊躇,最後在丁文江支援下,決定與對方合作,他在給畢士博的回信中首先提出了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意識到,但卻關乎國家與民族大義的兩個至關重要的條件:
一、在中國做田野考古工作,必須與中國的學術團體合作。
二、在中國掘出的古物,必須留在中國。
畢士博接信後,立即回華盛頓向他的上司‐‐弗利爾藝術館館長洛奇匯報,並將李濟讚揚一番,終於達成一致意見。不久,李濟收到畢士博的回信,稱:&ldo;我們可以答應你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決不會讓一個愛國的人,做他所不願做的事&rdo;。[45]李濟對這個答覆很滿意,於是辭去南開大學教職,於1925年初,加入畢士博等人的行列。李濟所提的兩個合作條件,開創了&ldo;既維護主權,又公平合作&rdo;,利用外資搞科研的先河,直接的收益不僅為後來著名的&ldo;殷墟第二、三次發掘的資金問題的解決&rdo;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為後來中國學者與外國學者的國際性合作樹立了堅實穩定的坐標。
李濟加入畢士博考古工作隊不久,清華國學研究院招聘天下一流人才的行動開啟,作為籌備處顧問的丁文江建議李濟去研究院,一邊任教一邊做研究工作,並把情況介紹給老朋友梁啟超。梁啟超深以為然,二人共同出面向清華校長曹雲祥推薦,曹一聽李是哈佛博士,且正與美國人合作田野考古發掘專案,當場表示這樣的人才實在難得,趕快請進清華園。於是,時年29歲的李濟,以講師的身份出任國學研究院導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