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行山中梟雄起(第2/3 頁)
隊伍打怪升級也不太好找合適的機會。
爾朱榮有辦法,他平素喜好射獵,每次帶領部眾設圍打獵的時候,便趁機練習排兵佈陣,號令嚴肅,有不聽指揮的就直接砍了,所以手下沒人敢違揹他的命令。同時爾朱榮也非常喜歡接納英雄豪傑,時值北方邊亂,六鎮很多豪傑都避亂來到秀榮,爾朱榮統統熱情收留,隨材任使。
得到元天穆的指點之後,爾朱榮更加明確了發展方向,毅然散其畜牧資財,廣納豪傑,勢力迅速擴大。
不久前,聽聞破六韓拔陵兵敗黃河岸邊,爾朱榮心中暗自僥倖,更加堅定了繼續走元天穆路線的決心。
但破六韓拔陵的叛軍不是已經被元淵搞定了麼,這次上谷的叛亂又是怎麼回事呢?
元天穆在朝廷中耳目眾多,有很多第一手情報。他一看密信的內容就知道大概的原因了,便跟爾朱榮詳細解釋了一下。
原來元淵和於謹在黃河岸邊擊潰破六韓拔陵之後,六鎮叛亂已經基本被平息了。可是參與叛亂的鎮民總計有二十多萬,這些鎮民雖然已經投降,但人數太多,如何安置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搞不好會出亂子。
元淵身處前線,瞭解六鎮的情況,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六鎮鎮民叛亂,直接原因是饑荒乏糧,根本原因則是身份落差和對前途的絕望。如果要妥善安置鎮民,必須同時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行,否則很快還會有更多的破六韓拔陵站出來。
元淵跟行臺僕射元纂商量了一下,給朝廷上了個奏章,申請在恆州以北再設立一個郡縣,專門用來安置這些投降的鎮民,便於根據需要進行賑濟和安撫,同時將這些人的身份由兵戶改為民戶,取消掉強加的兵役責任和對鎮將的人身依附,從而徹底平息掉鎮民的思亂之心。
元淵的奏章有理有據,成本低可操作,結果遞上去之後,迅速被朝廷給否了。朝廷派黃門侍郎楊昱過來傳旨,要求他即刻將這些投降的鎮民遣送到河北的冀州、定州、瀛州一帶,作為營戶安置,不得停留。
營戶是當時北魏政府用以安置俘虜的措施。營戶歸軍隊管轄,主要從事耕田、畜牧、匠作等生產勞動,生產成果大都充作軍隊給養,其身分低於平民。
元淵得知朝廷的決定之後扼腕嘆息,如此一來,鎮民的溫飽和身份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嚴重了,恐怕這些人很快又要為了生計再次鬧事。
朝廷如此決定,其實元淵也要負相當的責任。這個說來話長,原來元淵在洛陽的時候,風流倜儻,生活也不慎檢點,跟城陽王元徽的老婆於氏私通。按說元淵比元徽要高一輩,這樣做實在不太合適。元徽得知被綠,勃然大怒,但老婆於氏的婆家是鮮卑大族,根深葉茂實在惹不起,只好把怨氣都轉到元淵身上,鬧到皇帝那裡請求主持公道。這種皇族內的醜聞當然沒法放到朝堂大殿裡公開討論,皇帝便讓丞相高陽王元雍主持宗室會議確定如何處理。本來元淵當時都要被提拔當殿中尚書了,被元徽這麼一攪和,尚書也沒當上,最後的結果是撤掉官職,以廣陽王的身份回家歇著,直到這次六鎮叛亂才再次被啟用。
這個懲罰不痛不癢,元徽非常不甘心,一直在尋找報復的機會。由於元徽曾經是清河王元懌的親信,胡太后專政之後,因舊情人的原因,頗為信任元徽。元徽乘機抓住一切機會詆譭元淵。不管什麼建議,只要是元淵提出來的,元徽會堅決站出來唱反調,這次安置鎮民的方案也是因為元徽帶頭反對才被否掉的。
最後一個可以安定北境進而保住北魏政權的機會,就這樣被元徽公報私仇給毀掉了。
鎮民作為營戶被安置到河北時差不多是七八月左右,當時正值河北一帶遭遇水旱災害,官軍自己都糧食緊張,沒人管這些新來的下等人。鎮民們沒有糧食可吃,被逼無奈之下只好聚集在一起四處流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