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河橋之戰(中)(第1/4 頁)
538年,八月,河橋。
河橋是黃河南北兩岸之間最重要的通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於河橋最初是為南邊的洛陽服務的,所以從孝文帝遷都之後,直至北魏分裂之前,河橋的主要防守設施都是位於黃河北岸的北中城,在黃河南岸並沒有軍事城壘。爾朱榮第一次進入洛陽,以及後來跟陳慶之巔峰對決的時候,都是圍繞著北中城進行的。
但隨著兩魏的分裂,尤其是東魏遷都鄴城之後,洛陽從一國之都變成了邊境要衝,僅僅守衛河橋北口已經不夠了。
尤其是在沙苑慘敗之後,洛陽以及河南地區紛紛淪落,高歡為了確保山西和河北的安全,搶先在河橋的南岸又修了一座比北中城規模還要大的城。由於都位於河陽縣境內,所以北中城也被稱為河陽城,這座新城則被稱為河陽南城。
除了河陽南城之外,高歡還在黃河中間的中渚之上修了一座中潬(tān,同“灘”)城,這裡就是當年陳慶之防守北中城的時候,密謀叛變投奔爾朱榮的那個夏州將領駐守的地方。
河陽南城、中潬城和北中城統稱河陽三城,構成了從一條南到北完整的河橋防線。
侯景這次佈陣,就是以河陽南城為後隊的中心,沿著黃河南岸向東西兩側延伸。由於大軍人數眾多,東魏的前沿部隊甚至蔓延到了邙山附近。
這是一個讓西魏部隊非常難受的戰場,因為西魏是攻方,所以邙山的高地優勢基本利用不到,而且為了充分展開隊形,大軍又不能全走邙山的山口,這意味著很多士兵不得不翻越邙山,不僅體力消耗大,秩序也不好維護。
邙山雖然不高,但從洛陽盆地爬上去也要費不少力氣,況且現在又是八月,正是草木繁茂的時候,要是提前有準備還好,如果臨時在打仗之前先爬個山,對戰鬥力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總的來說,侯景這次的基本策略就是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在對自己有利的戰場之中,利用己方的人數優勢,跟宇文泰打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高老大上次輸給你是因為不聽我的建議,這次完全由我指揮,看你宇文泰還能囂張到哪裡去。
局勢的發展也基本符合侯景的預期,宇文泰求勝心切,連長途行軍之後必要的休整都省了,他八月三日晚上還駐紮在瀍水西岸,八月四日一大早就連續奔襲幾十裡越過洛陽徑直向北追擊。
侯景很快就得到報告說西魏部隊正在趕來的路上,其中一隻輕騎部隊脫離了主力,馬上要到殺到近前了。此時侯景並不知道追過來的是宇文泰本人,但不管帶隊的是誰,送上門的獵物豈能輕易放棄?他下令在路上設好伏兵,準備直接吃掉這支落單的隊伍,抓到大官的有重賞。
宇文泰這次實在是過於大意,他悶著頭只管往前衝,直到周圍伏兵四起,才發現自己中了埋伏。他帶的輕騎雖然都是精銳,但人數畢竟太少,而且隨同的只有小兄弟李穆和外甥尉遲綱等幾個親信,其他重要將領都沒有跟過來。在東魏部隊的飽和攻擊之下,宇文泰的部隊很快就開始潰敗。
宇文泰終於覺得情況好像不太妙,他下令趕緊向後撤。
已到嘴邊的肉居然還想跑,東魏這邊自然不肯罷休,在賞金的驅使下,東魏士兵們在後面緊追不捨,一邊追一邊放箭。
亂軍之中,宇文泰的戰馬被一隻流矢射中,受驚之後開始四處狂竄,宇文泰拼盡全力也控制不住,最後直接被甩了下來。眼看後面的東魏追兵越來越近,身邊的西魏士兵顧不上管宇文泰,一溜煙全跑沒影了。
宇文泰灰頭土臉地坐在地上,看著近在咫尺的敵軍,心中萬念俱灰。
沒想到我一生戎馬,經歷過那麼多大風大浪,最後卻在陰溝裡翻了船。死到沒啥,但這麼個死法未免有點兒太丟人了。
千鈞一髮之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