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書生臨事終無用(第1/4 頁)
530年,九月,洛陽。
爾朱世隆得知爾朱榮的死訊,瞬間有種天塌地陷的感覺,掙扎了幾次才回過神來。
爾朱榮一死,作為族弟的爾朱世隆責無旁貸成了洛陽城內爾朱勢力的新話事人。他趕緊派人召集大家到爾朱榮的府上商量對策。。
現在整個洛陽都在慶賀,只有這些爾朱氏的死黨以及從幷州過來的五千契胡騎兵個個象過街老鼠一般,惶惶不知所措。
雖然皇帝元子攸已經下了詔書,不再追究他們的罪名,但這些人心裡還是沒底。這幾年爾朱一黨都專橫跋扈慣了,每個人做過哪些事說過哪些話自己心裡清清楚楚,一旦失勢,誰能保證以後不會被秋後算賬?
有人建議趁著宮城還沒有戒嚴,馬上領兵殺入宮中把元子攸抓起來再說。
賀拔勝不贊成,他說皇上既然敢出手,肯定有所防備,我們這些人過去無異於自投羅網。我建議還是先出城再說。
爾朱世隆糾結了一下,最終沒敢冒險。他也覺得洛陽城內不能久留,還是先出去再做打算。於是爾朱世隆率領眾人保護著爾朱榮的夫人北鄉長公主,連夜殺出西陽門,暫時駐紮在河陰,打算天亮之後就回晉陽。
這裡就是兩年前爾朱榮殘殺北魏公卿大臣製造河陰之變的地方,如今爾朱榮自己也身死明光殿,秋風蕭瑟,物是人非。
關於如何處理爾朱榮殘餘黨羽的問題,元子攸那邊其實是有爭議的。王道習建議把這些死黨一併幹掉免除後患,但元徽認為爾朱氏在外面還有很大的勢力,汾州有爾朱兆,徐州有爾朱仲遠,雍州有爾朱天光,如果爾朱世隆被幹掉,這些人肯定會造反,那時候就麻煩了。不如採取懷柔之策,先把這些人穩定下來再說。
元子攸表示贊成元徽的意見。他認真思考了溫子升講給他的漢末故事,認為當年王允之所以最終失敗,就是因為沒有安撫好西涼殘餘勢力。血的教訓就在眼前,我可不能重蹈覆轍。何況現在洛陽城內還有五千契胡騎兵,真逼急了造起反來還真沒辦法對付。還是爭取用恩義感化這些契胡比較好。就算他們暫時不接受也沒關係,只要不鬧事就行,我可以趁這段時間鞏固一下成果,把洛陽周邊安頓好。畢竟我是皇帝,支援我的人肯定比支援爾朱氏的人多。
所以爾朱世隆率軍逃出洛陽的時候,基本沒遇到什麼阻攔。
元子攸的初衷是好的,奈何世事總是不盡人意。
瞭解漢末那段歷史的人不只溫子升一個人。
當初正是賈詡的一句話,使得本已打算解散的西涼大軍重新集結殺回長安,最終導致了三國並立的格局。
這次也有同樣一個角色出現了。
爾朱榮雖然專權跋扈,但其識人用人卻是當世第一的水平,帳下諸將對其也頗懷知遇之恩。他在世時特別厚待來自北方六鎮的豪傑,其中就有懷朔的司馬子如。
作為典型的懷朔派,司馬子如不是武川賀拔勝、賀拔嶽那種能夠衝鋒陷陣獨擋一方的大將,而是識大勢知大體、機警善辯的文臣型人設。爾朱榮一直對司馬子如重用有加,先後任命他為中兵參軍、假平南將軍、建興太守、大行臺郎中、代理相州刺史等官職,都是非常重要的崗位。平定元顥之後,司馬子如被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做為爾朱榮的代言人之一留在朝內。
事發當日司馬子如也在宮中。聽聞爾朱榮被殺,司馬子如擔心自己也會被清算,於是趁亂從宮內逃出來,家也不回了,直接趕到爾朱榮的府第,之後跟著爾朱世隆逃出洛陽城。
聽聞爾朱世隆想回晉陽,司馬子如趕緊站出來說將軍不可,如今天下戰亂已久,大家習慣性地只認強者。如果我們就此北走的話,相當於以弱者姿態示人,氣勢上就已經輸了,內部恐怕也會出現叛亂。事貴應機,兵不厭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