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耿市長的請求(第1/2 頁)
“您說。”
耿市長語重心長的說道:“楊天啊,相信你也知道,現如今經濟低迷,小地方的日子不好過,市裡面也好不到哪裡去。而且,咱們慶陽市不比其他地方,沒有支柱型產業。
上楊村的白酒很成功,大家都看在眼裡,我此次前來衷心希望你可以去市裡面開設工廠,提振經濟。你放心,我們地方會為你敞開方便大門,場地和政策都會有所傾斜,只要有我在絕對會為你保駕護航,一路給你開綠燈。”
“這個嘛……也不是不行!”
耿市長看到楊天並不排斥,心中充滿希望,迫不及待的道:“有什麼要求你儘管提,我會盡全力滿足你。”
“耿市長,實不相瞞,你別看上楊村現在搞得有模有樣,實際上我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我對做生意搞建設一竅不通,都是投石問路,拿錢砸出來的。”
耿市親口承諾:“這個不是問題,我認識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找他們合作這方面的問題迎刃而解。只要你能在市裡搞酒廠,銷售渠道,運輸以及其他各方面問題都好處理,就以十里飄香和其他幾款白酒的知名度,想不賺錢都難。”
華國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出口,國家有國家的發展,地方也有地方的門路,讓地方發展起來最好方法就是招商引資,也可以叫做投資。
其實和上楊村的發展一個道理,必須要有支柱型實體產業坐鎮,否則,一切都是虛的,即便能像子博和爾濱這些城市,能夠在短時內因為一些噱頭獲得巨大流量,但都是一時的,風頭一過一切就塵歸塵土歸土,沒有流量加持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寶馬工廠就是一個很好的正面例子,東三角幾個城市裡面,SY市GDP產值是最高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寶馬這個超級工廠在。
一個寶馬工廠不僅給SY市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了幾萬人的就業問題,如果再加上產業上下游的連鎖效應,寶馬給SY市的貢獻是難以評估。
慶陽市是一座典型的旅遊型城市,雖說旅遊每年都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卻也是季節性的,與SY寶馬這樣的工廠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如果楊天在市裡開辦酒廠,一來解決大量下崗職工就業問題,二來運輸包裝等一系列周邊產業也會被帶動起來。
這事要是成了,絕對是一大政績,當然,耿市長也不屑於這些功名利祿,只想做點實事。
關於給慶陽市引入支柱型產業一事,耿市長這些年一直在努力,但都沒有結果,主要還是地理環境造成的原因。
沿海地帶地理環境得天獨厚,不管是開設工廠還是其他什麼,投資者和資本家都願意在那些地方進行。
最簡單的一個原因,就像你搞一個電子廠,近距離運輸各種原材料,和遠距離運輸完全是兩個概念,成本懸殊難以想象。
想在市裡開設大型工廠成為支柱型產業很難,在當下這種行情下就更難了,就算做起來也不一定賺錢。
生意人肯定都為了利益,要是沒前景不賺錢,誰會大力投資呢?
不過,楊天不一樣,他做生意還就真不是為了錢:“耿市長,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想表達的是,市裡面開設酒場可以搞,但能不能搞起來我不敢保證。”
“也就是說,你同意了?”耿書記激動的站起身來,沒想到這麼容易就同意了,真是有些意外。
楊天點頭:“都是為家鄉做好事,當然的同意,而且,既然要做那就要往大了搞,馬斯特能在海上城市搞超級工廠,我楊天也可以在慶陽市搞一個世界型超級酒廠。”
看到楊天這麼有幹勁,耿書記打心裡高興,兩人也算是一拍即合:“好,太好了,楊天啊,咱們趁熱打鐵,你看看最近幾天有沒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