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晴了雨停了,朱祁鎮又行了(第2/3 頁)
明日三更造飯,五更開拔。朕要打瓦拉人一個措手不及。”
朱祁鎮現在自信達到了頂峰,絲毫不顧及明軍的具體情況。
王振有些猶豫了,:“這....陛下,征戰瓦剌本就是大事,不宜操之過急。”
“哦?怎得?王振,你也和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一般,瞧不起朕?認為朕此次御駕親征就是胡鬧?”
朱祁鎮臉上笑意瞬間收斂起來。
王振不敢違逆朱祁鎮,趕忙道:“老奴不敢,老奴只是想說,地方鄉紳的糧草還未完全送達,若是陛下不將糧草收下,被南下打秋風的瓦拉人搶走了的話,對我大明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古來將軍都懂,每一場戰爭都要提前幾個月準備糧草後,才能讓大軍開拔。
可朱祁鎮偏不。
雖說他效仿了自己的爺爺御駕親征,但整個出征過程只准備了五天時間。
所以,別說準備糧草了,在二十萬的明軍之中,能完整湊出完整戰甲的不超過兩萬。
因此,在第一次與瓦剌人作戰之時便吃了大虧,幾乎被瓦剌人碾壓。
最後,手下將領求爺爺告奶奶的,好不容易從當地鄉紳家裡討來一些糧草,勉強支撐起和瓦剌人作戰。
大軍紮營在此也是為了等糧草,可天晴了雨停了,朱祁鎮以為自己又行了,又要提前開拔。
若是再提前開拔,手底下計程車兵只會因為糧草不足,更快被打垮。
朱祁鎮仔細考慮王振的話,點了點頭,:“也有道理,這批輜重好歹也是老百姓省吃儉用給我大明將士省出來的。不要的話實在太可惜,朕姑且再等等吧,等糧草一到,大軍立馬開拔瓦剌總部。”
見自己終於勸住了朱祁鎮,王振算是鬆了一口氣,:陛下,咱們繼續看天空的石碑吧。看陛下征戰瓦剌的英姿。”
經由王振提醒,朱祁鎮方才想起石碑的事情,讓原本有些睏乏的他立馬便清醒過來。
【公元1427年,朱祁鎮出生於北平紫荊城。朱瞻基特別喜歡這個兒子,取名為朱祁鎮。】
【同年,朱瞻基以“無過而廢”廢后,改立朱祁鎮母親孫貴妃為後,在朱祁鎮三個月大之時,立為太子。】
【公元1428年,朱瞻基將太監王振派到東宮,當朱祁鎮第一任老師。】
【公元1435年,朱瞻基駕崩,九歲的朱祁鎮登基。由於朱祁鎮年幼,朱瞻基的母親太皇太后代理朱祁鎮決議。】
【張氏明智地將國家大事都交給了以“三楊”和英國公張輔為代表的一幫賢臣國家棟梁來打理,有效地確保了朝政的自然運轉。】
【朱祁鎮登基以後,王振受寵愈加,隨之而產生的,就是他的權力慾望極度膨脹,他干政亂政的野心日益凸顯。】
大明位面。
看到太監干政的字樣,朱元璋當即便暴跳起來,指著石碑大罵:“太監!又是太監!咱說過多少遍了,不讓太監干政,你們把咱的話都當耳旁風了?”
朱標看了看入戲太深的朱元璋,尷尬的撓了撓頭,乾笑道:“父皇,那已經老四曾孫時候的事情了。”
聞言,朱元璋收斂了怒氣,指著石碑上的朱祁鎮,:“我在宮裡不是掛了一塊牌子,禁止宦官干政,一定是朱棣那小子沒教育到位,等他進宮,咱要讓他抄寫一千遍,讓他給咱記牢嘍。”
隨意罵了一句朱棣後,朱元璋憂心忡忡的看向天空之中的石碑。
“父皇息怒。”
“祁鎮既然能稱為英宗,定然出類拔萃、聰明智慧,想必年紀大一些便能看出這太監干政的弊端。”
朱標趕忙安慰道。
吃了朱標給的定心丸後,朱元璋總算緩了緩心神,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