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剛被懲罰 又要拜把子(第1/5 頁)
二娃子讀完《黃河頌》正文之後,又接著往下看。
文章剖析:本文以歷史時間為主線,透過書寫歷史上黃河兩岸出現的文明和偉大人物來讚美黃河,指出中華民族離不開“母親”——黃河。
文章分為三個大的段落:
第一段:作者僅用一句“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千百載的歷史,滋養著祖祖輩輩的炎黃子孫”。
就說明黃河在人類歷史中的偉大貢獻,和對人類生存、進步、文明的重要性。
第二段:分為四部分,分別寫了各個歷史時期發生的文明,出現的聖人,偉人,以及後來的抗日戰爭的故事。
這些都離不開黃河這個偉大的母親。
就連冼星海的《保衛祖國》這首激勵人心的歌曲都是以黃河為背景書寫而成。
這些足以說明中華民族離不開這個偉大的母親——黃河。
第三段:最後作者用“黃河不屈不撓的精神”來激勵自己,艱苦奮鬥,砥礪前行。
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黃河的敬愛和崇拜。
讀到這裡,二娃子又回到原文,細細品味,反覆推敲。
又把文章分析不夠全面的地方加入自己的見解,寫在了一旁的稿紙上。
經過一篇黃河頌的分析,二娃子逐漸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體會文中意境。
這對於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可以說史無前例了。
接下來,二娃子回想著語文課本里自己背會的那些課文。發現,都可以按照寫作的方法分為三部分。
比方說誰是最可愛的人
開始,作者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提出了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
接著,透過講述戰場上發生的故事,來具體的說明,為什麼志願軍戰士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最後,再次強調我們最可愛的人,就是這些普普通通計程車兵,他們是最值得我們尊敬愛戴的人。
接著,二娃子把自己看過的課文挨個回想剖析,然後寫在稿紙上。
把這幾篇課文分析對比之後發現 ,幾乎每一篇課文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
都可分為三部分,開頭點題,中間詳細闡述,最後來個收尾。最好是再次提到主題,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
發現這個規律再去寫作,最基本的文章結構就形成了。
至於寫得好不好就需要日積月累的慢功夫了。
積累詞彙,成語。學會組織語言,積累名人名言,歇後語,對聯,詩歌等等。
寫作時經常運用名人名言之類的句子,你的作文讓人讀起來,就會感到很舒暢,很優美。
因此,判卷老師也會很高興給你打高分甚至滿分。
不過,對於二娃子來說,就要比一般人快的多。同樣是積累,二娃子的速度是普通人的十倍都不止。
透過今天一下午的學習,二娃子已經可以寫出一篇合格的小學作文了。
這不,找到寫作規律後立刻就寫了一篇,題目是《快樂的暑假》
我九歲的那年,大哥初中還沒畢業,就去城裡幹活兒掙錢去了。因此,放暑假之後,我有了新的農活兒——放毛驢。
放毛驢是我們農村孩子最喜愛的農活。
把毛驢的韁繩盤在脖子上,往窯廠的空地上一撒,讓驢兒自己去吃自助餐。
大片大片肥美的青草是驢兒的最愛,他們滿口滿口地吃著青草,還高興得打著響鼻。
我們呢,只要毛驢不往地裡跑吃莊稼,便可以放心地玩耍。
做遊戲,畫幾個格子,拿個小石子,就可以在格子間蹦來蹦去。捉迷藏,窯廠的磚坯垛和草叢是良好的屏障。
但是,最好玩又美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