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赫赫之功(第2/3 頁)
此時此刻,全軍上下已經無需再加動員,從將軍到普通部卒,皆是戰意昂揚,就等著皇帝一聲令下,然後全軍揮師東進太行,直入河北大地,在河北平原上與敵人痛快廝殺一場,甚至將來直入幽燕,復百年失地,這樣才能再將嶽飛先拔頭籌失掉地光彩,稍加挽回。有著這樣的心理,士氣又極是高昂,再加上知道皇帝一到,軍事行動立刻就要開始,很多部隊不等正式的命令,已經按著先期部署規劃好的路線,調動軍隊,準備後勤工作,同時各部一起派遣先鋒偵騎,立刻進入太行,為各部的主將提供第一手地情服。樞密院參軍司雖然提供有大量的地圖,行人司也有相應的情報,各部主將仍然如此行事,也是多年積習難改,同時經過講武堂的學習,各部都深明戰場情報預知的重要性,對地形,當地氣候,民風的瞭解,更加有益於主將對整個局勢的判斷。
趙桓側耳傾聽片刻,不知怎地,競又想起當日五國城內的事,默然良久後,方向折彥適道:「當日在五國時,半夜時分,金兵經常調動。朕睡在榻上,心中著實難安。」
折彥適見他如此,一時吶吶竟不能答,沉吟片刻之後,方答道:「今日禁軍強盛,金戈鐵馬之聲聲聲可聞,令人振奮異常。」
趙桓微微一笑,負手入得寢殿,一邊行,一邊笑道:「數年之功,方致於此,朕心實在安慰。」
嶽飛如何打敗金兵,他只是從戰報上看的分明,而唯有自己親身到得戰場,數十萬大軍枕戈以待,準備揮師挺進之時,趙桓地心中,才分外的振奮踏實。
一夜安睡無事,第二天起身,依例跑步健身,又與幾個侍衛摔角為樂,此處行宮到底不能與擴建後地長安宮室相比,不能例行騎馬射箭,也只得罷了。待到八點左右,用過早飯,虞允文與張俊等人,早就等候多時。
皇帝勤政愛民,長於軍務,唯有不喜太早早朝,是唯一被臣下詬病的地方。前朝各帝,不管昏愚賢明,天明即朝的規矩卻多半能夠遵從,這一套規矩還是源流千年不變,趙桓算是改革它的第一人。
調動派遣各部兵馬,準備後勤支應的事,幾個樞相與一起被召見的樞密參軍們早就謀劃清楚,一份份命令交由趙桓親自下令之後,便可頒賜各部。而跟隨皇帝至此的幾個中書舍人,也將各地呈送過來的政務急件,送交趙桓審閱,趙桓此時心繫軍務,卻也不能過問許多,除了涉及政改的還略微過目,其餘的一律轉送給留在長安的政事堂去處置。
行人司亦是送來最新的戰報,宗弼慘敗之後,知道中原不可再戰,開封亦不可守,遂下定了放棄黃河以南的決心,反正按照原本完顏昌等人的打算,與宋朝議和之後,只留河北幽燕等地,黃河之南盡數歸還,論起失地來,他到並不很是憂懼。
倒是一戰折損了大半兵馬,令得完顏宗弼大為傷心,同時,也極是害怕朝中政敵大加攻訐,甚至趁機削他兵權。
逃到大名之後,他一邊收攏殘兵,一面將河北各地駐防金兵召集前來,連同原本的六萬戶兵馬,身邊又匯集了五六萬人的騎兵部隊,駐紮在相州、滑州各處,嚴防宋軍打下開封后,直過黃河,攻向河北。
他雖然覺得宋軍渡河不易,未必就會直入河北,一邊又是憂心忡忡,極為害怕此事。幾天時間內,對當日兵敗的大將萬戶,大加斥責,甚至誅殺了當日率先奔逃的一批中下級軍官。行人司在河北經營多年,對這些動向一清二楚,甚至宗弼頓腳流淚,哀嘆道:「我自北方起兵以來,從未遭遇到如此的挫折!!!」
又常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前面那句話,趙桓到還相信,宗弼性格堅毅雄強,遭遇這樣的挫折,一時情緒失控,致有此嘆。而同理,這樣性格的人,絕對不會去盛讚敵軍的強悍,雖有此語,也只怕是行人司附註加上,以鼓勵自己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