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儒將魯肅(第2/7 頁)
,這個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魯肅出身於漢末士族家庭,家境優渥,是當地的望族。
幼年時,父親早亡,魯肅自小跟隨祖母長大成人,養成了樂善好施的性格。
黃巾起義爆發後,魯肅的家鄉淪為四戰之地,官兵肆虐,盜賊橫行。
年紀輕輕的魯肅力排眾議,售賣田地,大量購買糧食,結交英雄豪傑。
從這一點來說,魯肅的魄力令他欽佩。
從劉曄到周瑜,再到袁術,到處撒錢的魯肅贏得了名聲,逐漸成為各路諸侯拉攏的物件。
不過儘管袁術對魯肅大力拉攏,但是魯肅對袁術的招攬卻不屑一顧。
當時魯肅在袁術下面任職時,因為不願同流合汙,於是趁機攜手族人南遷投奔周瑜。
當袁術派人追擊襲殺魯肅時,魯肅卻一反常態,用武力予以回擊。
可以說,在魯肅的心中,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願將武力當作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的。
魯肅的理想雖然很遠大,可他生逢亂世。
不治軍事,又曲高和寡,稍有不如意就掛印封金,遠遁而去。
魯肅剛投奔周瑜不久,就跟隨周瑜渡過長江,投奔孫策。
只是可惜,儘管孫策非常欣賞魯肅,卻並未委以重任。
對於志向遠大的魯肅來說,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既然不受重用,魯肅也就有了易主的想法。
在祖母病逝後,魯肅借奔喪為由離開江東,返回徐州故地。
要不是後來周瑜及時攔截,東吳就要失去魯肅這員大將了。
“劉曄是魯肅的好友,寫信給魯肅,信中說道。”
“當今天下豪傑蜂起,憑你魯肅的資質才幹,尤其適宜於當今社會形勢。”
“你還是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不可滯留東城。”
“現今鄭寶這個人,在巢湖擁有一萬多兵眾,佔據富饒的地區。”
“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鄭寶,何況我們這些人。”
“看鄭寶的趨勢,還會廣聚更多的人,機不可失,你應該去那兒。”
“魯肅同意了劉曄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
“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鄭寶。”
“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曄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周瑜說了。”
“這時候周瑜正在蒐羅人才,於是反對魯肅的北行計劃。”
“建安五年,孫策被殺,其弟孫權控制了東吳政權。”
“這時,在孫權的新政權中,周瑜掌管著軍國大權。”
“孫策死後,江東形勢一度相當混亂,只是靠著周瑜等人的全力支撐才逐漸穩住局面。”
“正在為孫權蒐羅人材的周瑜,當然不能把魯肅放走。”
“周瑜引用東漢大將的話告誡魯肅,對於不瞭解的人不要輕易投奔。”
“周瑜向魯肅介紹說,孫權是個很有作為的領袖人物,善於聽取不同意見,注意吸收容納各方面的人材。”
“追隨孫權,將來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魯肅並不願意離開江東,聽到周瑜的勸告,也就放棄了北行投奔鄭寶的念頭。”
孫權:多虧了周郎巧施妙計留下魯肅,要不然也不會有我的宏圖大業。
好在周瑜提早將魯肅家人悄悄接回柴桑,誘使魯肅不得不返回江東。
等魯肅再次回到東吳時,他這才在宴會上一眼相中魯肅。
而魯肅的人生,也急速轉折,從兄長時期可有可無的幕僚,到被他委以重任的謀士。
魯肅的地位變化,一目瞭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