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早在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即公元一○五年,司隸地區就發生大饑荒,朝廷居然無力賑濟,導致饑民相食,並涉及涼州地區,更發生了饑民以牙互咬的暴亂事件。
桓帝建和元年,即公元一四七年,荊州及揚州地區發生大饑荒,餓死者滿山遍野。
建和三年,即公元一四九年,京師地區大水,加上地震,饑民屍體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朝廷居然束手無策。
桓帝永壽元年,即公元一五五年,荊州饑荒,到處發生食人事件。桓帝延熹九年,豫州發生饑荒,死者居半數以上,情況非常嚴重。次年,桓帝去世。
靈帝繼位之後,情況更為惡劣,飢餓的農民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全面反抗,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由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
張角乃河北省鉅鹿縣人,他們弟兄三個,大哥張角,二哥張寶,三弟張梁。兄弟三人給人治病,用&ldo;太平道&rdo;的宗教形式,聯絡群眾。大約十年光景,太平道傳遍了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等八個州,教徒多達幾十萬。
張角弟兄三人在全國範圍內設定了三十六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領。他們還傳著四句話,作為內部的暗號。四句話是:&ldo;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rdo;&ldo;蒼天&rdo;是指漢朝,&ldo;黃天&rdo;是指太平道。意思是約定天下三十六方在甲子年,即公元一八四年,漢靈帝中和元年,一同舉行起義,那樣就&ldo;天下大吉&rdo;了。
張角要他的弟子秘密地用白土在各地寫上&ldo;甲子&rdo;兩個字。字有大有小。大街小巷,店鋪住家的門口有&ldo;甲子&rdo;兩個字,不必說了,就連州郡官府的大門,甚至京師各城門都寫著&ldo;甲子&rdo;兩個字。
大方的首領馬元義首先召集了荊州和揚州的教徒幾萬人,準備跟張角商議決定哪一天起義。他親自帶著大量金銀財寶到了京師,把禮物送給中常侍封諝和徐奉,約他們作為內應。他們約定甲子年三月初五日全國同時起義,內外夾攻,來推翻東漢腐朽的皇朝。馬元義聯絡了封諝和徐奉,立即把日期通知張角,自己留在洛陽,暗地裡把同黨的人佈置一下。
可是,在這個緊急關頭,張角的弟子,馬元義的助手唐周叛變,上書告了密。馬元義即遭逮捕。馬元義堅決拒絕了拜官封侯的&ldo;賞賜&rdo;,忍受了各種慘無人道的刑罰,終於慷慨就義。朝廷得不到馬元義的任何口供,可是從唐周嘴裡問出了一些線索。很快捉拿了與張角有關的人,光京師一地就被屠殺一千多人。
漢靈帝下詔書,囑冀州刺史捉拿張角弟兄。張角只好臨時改變計劃,火速派人分頭通知三十六方提前半個月,全國同時起義。所有起義者頭上都裹黃巾以為標記,稱&ldo;黃巾軍&rdo;。
不幾天功夫,三十六方黃巾軍一齊攻打郡縣,火燒官府,開啟監獄,釋放囚犯,沒收官家的財物,開放糧倉,懲辦贓官、土豪。不到十天功夫,天下響應。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個州的郡守、刺史紛紛向京師告急,漢靈帝如熱鍋上的螞蟻。
漢靈帝拜國舅何進為大將軍,首先保衛京師,在臨近京師的八個緊要關口設定都尉,加緊防禦,再發朝廷掌握的精兵,分兩路去鎮壓起義農民。一路由尚書盧植帶領,向黃河以北進軍;一路由北地太守皇甫嵩和諫議大夫朱儁帶領,去攻打潁川一帶的黃巾軍。
為配合對黃巾軍的討伐,曹操被拜為騎都尉,率五千騎兵趕赴潁川助戰。
曹操第一次發揮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在&ldo;長社之役&rdo;中,率騎兵隊全力猛衝,使張角軍團大亂,成功地配合了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