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3 頁)
鍾離辭心也是這樣看待外族的,除非這些人徹底臣服,融入漢族,否則,他不介意跟公孫瓚一起推行種族滅絕的方案。
這種事情,天龍帝國沒少用。
你屠城算什麼,天龍攝政王喜歡屠國。
鍾離辭心在這樣的環境裡,長期浸染下,從來不覺得面對敵國,有議和的必要。
沒看鳩神練就是打算以四夷為消耗品麼。
這方面,他跟鳩神練倒是一個德行。
而公孫瓚的作風,也影響了不少屬下,比如說,深受公孫瓚倚重的田豫。
公孫瓚讓田豫負責針對北方胡人的作戰,不需要插手中原的事情。
實際歷史上的田豫也確實如公孫瓚一樣駐守幽州數十載,不參與任何中原的內戰,袁紹時期他駐守北疆,曹操時期他駐守北疆,曹丕時期依舊如此,數十年間一直在對胡人作戰,直至死亡為止,他離開北疆的次數寥寥無幾。
若是在天龍,公孫瓚和田豫,必定是天龍帝君最為偏重的將領,有他們在,可護一方領土,可佑多少子民,死後名字是可以進入英靈殿的。
可惜,在這亂世裡,有太多的名將謀臣,將田豫這種盡忠職守的人掩住了。
不過,如今歷史已經開啟了改變,公孫瓚和田豫也透過藥研藤四郎,在鳩神練那裡掛上了號。
不出意外,公孫瓚驅除韃奴的目標,應該是能夠完成的。
而劉宏不敢對公孫瓚做什麼,也是因為他知道公孫瓚對於邊關的重要性。
公孫瓚活著,那些胡人還敢撩撥,公孫瓚撤了,那幽州也就完了。
鍾離辭心也老實了下來,拿著本自家兒子寫的《靠山環水如何生存的百種方法》,打算建城。
而君知雪那邊,不僅帶回了一個嬰兒,還帶回來一個法孝直,與一個糜竺。
糜竺沒有在幷州停留,直接跟著歌仙兼定去了鮮卑那邊,見鳩神練去了。
鍾離辭心已經覺得有些無聊想離開了,反正有鳩神練在,他不需要擔心什麼。
拿出個人終端,鍾離辭心思考著要不要回本丸。
其實現在來看,基本上沒他什麼事情了。
縱觀整個三國,無非是世家與寒門的爭鬥。
寒門弟子想要出頭,就要得到別人的舉薦,因此名士雖多,但是入仕的真不多。
而科舉制度不適用當下的環境,很簡單,因為世家掌控者大多數資源,就算搞科舉,也是給世家送樓梯啊,寒門弟子依舊受限。
為什麼說寒門就是寒門,因為他們沒有底蘊,無法長久,所以敗了。
科舉制度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讀書人夠多。
但是當下這個時代,書籍都在世家大族手裡,他們不可能就這樣開放的。
各家珍藏都是非親近好友,概不外借的,荀子出身的荀氏開個書院都差點賠光,你說這年代開學館的多麼?
不多,很少,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名士都是跟著老師的,因為老師那裡有書!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時間點的師徒關係十分親密且重要。
想制衡世家,朝廷就必須得拿出足夠的書籍,用財力人力來培養人才,然後再開科舉。
即便如此,世家也很佔便宜。
為什麼?
因為世家有底蘊,寒門子沒有。
這就是為什麼。
而且,這中間的利益關係,也是一條,十分麻煩。
簡單來說,各家都有些敝帚自珍的德行,寧可毀了,也不願意拿出來的多了去了。
鍾離辭心真的是被這些世界搞得沒什麼脾氣了,雖然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些世家若是不為自己,只怕也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