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方母在身後小聲說:&ldo;那以後你女婿和你弟長得也太像了……&rdo;
&ldo;那不是更親切嗎!&rdo;
方從言&ldo;砰&rdo;的關上了門。
第23章
方從言從來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管是與父母的對峙還是和其他人的矛盾中,她多是選擇冷戰。
從小父親的冷言冷語讓她知道言語的傷害會深抵靈魂,口不擇言的殺傷力有多大,她不能更清楚了。
他們家的鄰居前幾年也是因為女兒阿姿的婚嫁問題,每天吵吵鬧鬧不得安寧,本來那家人的婆媳關係就緊張,三頭兩天的開戰,婆婆和媳婦對話不到兩句就開罵,那時候還有做老公和當女兒的出來勸阻一下。後來加上了對阿姿的催婚,變成婆婆罵媳婦,媳婦罵孫女,丈夫罵老婆,女兒跟父母和奶奶對吼的混亂局面,互插刀子,互相傷害。周邊幾家人每天都隔著牆壁忍受他們的聲嘶力竭。
事情已經過去兩三年了,但當時阿姿反抗和崩潰的嘶啞哭叫還如在耳邊,那樣激烈的情緒對抗,方從言覺得自己是做不出來的,她壓抑,隱忍,自己苦吞,不懂得發洩。
長久的抑制成了習慣,最後的最後是,有人想要跟她進行對話和交流,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警覺和拒絕,話少甚至是不說話。
她在拒絕溝通,無論對方是誰。
方從言知道自己是病態的。
父愛母愛在她小時候人格成型關鍵期的不作為,那些不經意的貶低和忽略,讓她渴望愛護的心長久得不到回應,累積的失望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我保護機制,她開始迴避一切親密接觸,欺騙自己:我並不需要。
對外造就出一個獨立的,不需要父母操什麼心的好孩子形象,一個不真實的自我。
其實她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不配被愛的,覺得他人是不可靠的。自己的親人都如此,別人又能好到哪裡去。
她至今懼怕建立親密關係,迴避別人的觸碰,別人對她表達關懷會讓她渾身不自在,拒絕信賴別人,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一手完成。
在山高皇帝遠的大學時期,離開了家裡的管控,她也沒能成功談過一次戀愛。
內心排斥著情感需求,潛意識裡認為獨立、自由比親密的戀情更加重要,戀愛會讓她失去自我。
很多對她有好感的男孩子覺得她忽冷忽熱,網路上甚至電話裡撩得好好的,現實相處卻疏遠得如同另外一個人,
她難以完全相信和依賴別人,不願意與人太過親近,喜歡保持距離。
但又有誰願意花時間和耐心去慢慢讓她放下心防、跟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保持距離呢,大多是被她的冷漠和多變擊退,轉戰他人。
高冷甚至高傲一度成了她的代名詞。
也曾有過那麼一兩個他們雙方都互有好感的,但往往在關係未能向好的方向轉變之前,方從言就開始緊張和退縮了。
明明答應了人家男孩子說給個機會人家的,然後轉頭就是各種的不理解、疏離和冷言冷語。
只要有人試圖在感情上親近她,她的多疑和冷淡總會不經意做出傷害雙方關係的舉動,最後關係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並不是她的初衷,但關係的惡化最終還是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她自己。
她更怕觸碰感情了。
她清醒的知道自己的病症。
這是種心理障礙,叫做迴避型依戀人格。
前幾年言祈安一次又一次的約飯,你說她會感覺不到他那隱約想親近的苗頭嗎?肯定不是,所以她與他逐漸的失聯了。
她喜歡他,年少時曾期盼得到回應,長大後卻並不希望甚至畏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