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又被拉部裡了(第1/2 頁)
時間還早,才九點多一點,李昭就來到楊廠長辦公室,也為了領他的津貼,津貼是軋鋼廠代發,但為了不那麼顯眼,就單獨在楊廠長這領了。要不然李昭直接領了一百多工資,那還不炸鍋啊,才來十來天,直接領上百塊,誰心裡能平衡。
坐下後,拿了津貼,李昭就和楊廠長聊起了生態農業的事情。李昭的生態農業是以蚯蚓養殖為核心的生態農業,其餘的諸多事項,都是圍繞這一項進行的。種地產生的秸稈,除了一部分用於燒火做飯,一部分用於餵養牲口之外,剩餘的部分則直接切碎,由於沒有粉碎機,只能用鍘刀鍘。
切碎後的秸稈與牲畜糞便等混合,密封幾天,然後加入菌種攪拌發酵。待發酵完成,則用來餵養蚯蚓,產生的蚓土則收集起來,留著肥田。蚯蚓的養殖同樣簡單,只要控制好溫度和溼度,保證ph值,那基本就沒多大問題,當然也要防止一些動物偷吃,蚯蚓在自然界存在非常廣,很多動物都吃這個。
蚯蚓可以作為雞、鴨、豬的蛋白質飼料,李昭他們村已經搞了三年。第一年李昭可是帶領村裡的小屁孩挖了上十天,最終挖出來幾十斤,看著像是有五六個品種,李昭直接將明顯不同的這些蚯蚓分開培育,最後選擇一種能長到筷子大小的紅蚯蚓養殖,這種長勢最好,而且成蟲也比較好分揀。
現在蚯蚓已經繁殖到上千斤規模,村裡還在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現在每天都取一些煮熟,小規模的新增到餵雞的飼料裡,做餵養試驗。李昭上次回去,也看了下,效果還不錯,無論是雞的生長速度,還是產蛋率都顯著提高。
而後續隨著蚯蚓養殖規模的擴大,可以在裡面增加養鴨、養豬、養羊、養牛養魚等專案,其實這些已經算是新增進來了,只是現在僅用來處理這些動物的糞便,還沒有給豬、鴨、魚餵養。蚯蚓則是作為這些養殖專案的最終分解者存在,養殖出來的蚯蚓經過淘洗、煮熟後作為蛋白質飼料新增的雞、鴨、豬、魚的飼料裡使用。到了冬天也簡單,只要在蚯蚓養殖的地方,蓋上厚厚的一層土,做下防水就可以使蚯蚓保暖過冬了。
養魚專案新增後,魚塘的塘泥,同樣可以每年清理一次,作為田裡的肥料使用。這樣就形成了生態迴圈,最大限度的利用田裡產生的有機質,也把最終分解的無機物當做肥料回田使用。當然也有難點,主要是菌種,李昭只是選取了一些種類,可能考慮的並不全面,這些是需要後續農業的人研究的。
接著李昭給楊廠長算了下賬,他們村現在種了大概800畝地,而秸稈產生的絕對比糧食多,那麼每年兩季,最少每年有400噸秸稈,其中如果有一半用來養蚯蚓,且有兩層轉化為蚯蚓,而蚯蚓有一半轉化為肉類,那麼最終算下來,就可以產生20噸牲畜。按照出肉率七層算,那也有14噸肉,按照市場價7毛錢一斤,就會創造8萬的經濟效益,如果分給村民,李昭他們村就四百多人,每人可以分五六十元,而這筆收入,直接可以使李昭他們村買得起拖拉機。
當然這是理論資料,李昭他們村想達到這個效果,估計最快要明年,最晚也就是後年,就可以實現。接著李昭又給楊廠長介紹全國的糧食產量,61年其實很低,受自然災害影響,產量只有不到一點四億噸,而明年的全國糧食產量,在李昭這一套新式農機的作用下,很有可能直接達到兩億噸,那麼秸稈按兩億噸算,如果利用起來,會有多大的效益?
這個時代更是發展生態農業的大好時候,農村公社化之後,就成了一個小農場,而村民更像農場員工,那麼只要工作分配的合理,管理到位,這種生態農業絕對可以發展起來,發展起來後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絕對可以達到現在收入的五倍以上。
想一想60年後,年產糧食上5億噸,那最少也有五億噸的秸稈,如果這些能利用起來,那就能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