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李家村的未來規劃(第1/2 頁)
對於李昭說李家村產出翻十倍的說法,眾人是相當不相信的,雖然這一路走來,眾人都很震撼,覺得李昭生態農業的設想是很靠譜的,畢竟用基本無用的秸稈、糞便養出來蚯蚓,但翻十倍也讓這些人感覺太過離譜。
看到眾人不相信的樣子,李昭也只好將他關於李家村的規劃,和來人說了起來:“關於李家村的發展,我其實大致是分為三步走的,大家都知道我的目的大致是將我們李家村當成農場來經營,而社員按照農場職工來走,對吧?”
看到眾人點頭,李昭接著說道:“我的第一步其實很簡單,就是打通生態農業環節,今天大家都看到了我們樣的蚯蚓情況,其實這些數量還是很不足的,按照我們的觀察,蚯蚓每天大概可以吃掉自己等體重的料,我們第一步就是在一千畝土地的情況下,大概將蚯蚓的養殖規模擴大到現在的四倍。”
“這個量大概是每天可以消耗一池子的料,我們現在一池子料的發酵時間大概是十幾天,這樣基本料池就是每天都是全滿的狀態,而且大概會多出來五六個池子。保持這個規模,我們每天大概可以產出四百斤左右的蚯蚓,這些將作為蛋白質飼料新增到豬、雞、魚等的料裡面。”
眾人也是議論紛紛,這每天產四百斤蚯蚓也太多了了吧,其實這也正常,蚯蚓的生長速度大概就是進食量的10,所以李昭的計算並不誇張,接著李昭接著給眾人計算。“那麼我們如果將飼料的三成換成蚯蚓,加四成糧食,三成草的配比養殖動物,由於我們這個飼料蛋白質含量很高,那麼我們每年大概可以養出一百八十噸的豬或者其他動物,如果是魚,估計還要翻幾倍。”
聽到這裡眾人也是有點目瞪口呆,這也太多了吧,李昭接著給眾人算賬:“按照最低7成的出肉率,那麼就是將近二十萬。當然我們也消耗了144噸糧食,我們以玉米為主,大概成本是不到四千塊,也消耗了108噸左右的草,各位,你們知道這些草是什麼概念嗎?”
這時有一位農業專家說了出來:“這大概是十畝地的牧草年產量,這麼算下來,等於五百畝左右的土地的出產,就可以達到二十萬的產出。而公糧也是足額交付的,這樣算下來產值已經可以翻十倍了。”
聽到專家的話,眾人也是紛紛在自己帶的小本子上寫寫畫畫,果然,最後得到的結果大差不差,那麼完全按照李昭這樣的生態農業模式走,完全是可以大幅度增加收入的。
“諸位還不要高興的太早,我們還有因素沒有算呢,隨著我們化肥、農藥、種子等的提高,那麼我們糧食的產量估計可以達到畝產千斤,那麼這將是三四百畝地就能達到的產值,秸稈不夠的情況下,我們肯定是可以種植牧草來餵養蚯蚓的,牧草的產量就不需要我來科普了吧,也就是說,在未來安排合理的情況下,我們一千畝地大概可以有五十萬左右的產值。”
李昭其實想想也是無奈,前世的農村,實在是沒有辦法實現生態農業,如果一個村子心都往一處想,力都往一處使,那麼成立一個以村子為單位的小農場,那麼年產值也能搞到幾百萬。然而人們卻都是種幾畝糧食,施肥、農藥一弄,然後等到收成時聯合收割機一收,直接在地頭就把糧食賣了。
由於不準燒秸稈,很多秸稈直接推到了水溝裡,或者一部分被旋耕機打到地底,由於缺水、分解細菌等,分解速度又慢,影響下一季的收成不說,還大量浪費了有機質。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畝地所能得到的產值是多少呢?
算出來你可能不信,就以玉米為例,大概需要5斤種子,50元,兩袋化肥,大概300元,播種收割200元,兩遍農藥除草和防蟲60元,成本差不多600元,產量基本1000斤左右,玉米按14元一斤算,每畝地的產值僅有800元,按兩季算,也才1600元,這還是比較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