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5 頁)
“遵命!”劉總喜滋滋離去了。
等劉總離去,沓氏霞客看著險要的旅順港感慨道,“主公,屬下真是對你佩服之極,竟然選擇此地作為水師駐地。你看整個旅順港,港口口門開向東南,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整個旅順港形勢險要,由兩山對峙而成出海口。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聽到沓氏霞客如此盛讚旅順地形,衛朔也難免喜形於色,如果不是無法量產火炮。衛朔都想在航道兩側的山上密佈火力,一旦有敵人來犯,到時萬炮齊發,兩側火力交叉成網,互相支援,必可使敵艦難以靠近。
“只可惜少了火炮支援,否則此地將更加險要難攻!”
“主公,什麼是火炮啊?”
“火炮嘛?火炮就是會發火的大炮,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戰爭利器!只可惜我們還造不出來!”
第126章 四月春耕
四月初,白雪覆蓋的遼地剛剛從冬眠中甦醒過來,如今正是草長蔦飛時節,曠野上都長出了一層淺淺的綠色,細細的絨草頑強地從地裡鑽出羸弱的身軀,欣喜地在春風中伸展身姿,諮意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噠噠地馬蹄聲從遠處傳來,衛朔帶著一行人在田間地頭視察著。為了春耕,他可是煞費苦心,抽調了整整一個營計程車兵,全力幫助遼東百姓進行春耕。
甚至為了籌措耕馬,衛朔用食鹽、茶葉、鐵器從遼東各部胡人中交易來大量耕馬,除了一部分運回徐州外,大部分部分留在了遼地。
為了開發遼東,衛朔不但大肆推廣大農場計劃與馬耕技術,還廣為修建水利設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水車的推廣。漢代,是古代農業技術發展的一個巔峰,出現了一種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車。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畢嵐發明了翻車,“翻車設機車以引水”。翻車出現後,很快就成為民間應用最廣且最為重要的一種提水機械,不少工匠都懂得製作。
翻車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鏈輪,一主動,一從動,繞在輪上的翻板就是傳動鏈,這個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帶動翻車轉動,一面把水提上來。
三國時,馬鈞對翻車進行了改進,製造了新式翻車,結構精巧,能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這種新式翻車也較省力,兒童都能轉動。
今日衛朔來到馬訾水邊,就是為了視察幾處翻車的建立。在馬訾水邊建水車,可依靠水力帶動翻車,大大節省了畜力。
預先製作好的十座大水車正靜靜地躺在地上,等著工匠們安裝。看著躊躇滿志的工匠們,衛朔大手一揮,眾人立即行動起來。工匠們先是在挖好的溝渠邊,測量好所需的資料,然後抬著水車架到水邊固定好。
為了增強水車的強度,衛朔可是下了大本錢,在其關鍵處都用了鐵皮、鉚釘來固定。在眾人不斷地歡呼聲中,第一座水車終於被架了起來。高達六丈左右的水車,矗立在岸邊,顯得威風凜凜。
隨著河水流動帶動機關,一陣吱吱呀呀聲音後,水車頓時轉了起來,就見一桶又一桶的水不停地注入旁邊的溝渠內,最後順著溝渠流向遠處的田地。
當水車成功提水上來後,四周正在圍觀的民眾們頓時響起一陣歡呼聲。作為普通農戶,他們深知水利設施對農業生產的重要影響,有了這些水車,來年他們就有信心多打些糧食。
隨著第一個水車順利的通水,工匠們安裝水車的手法也越來越熟練。不一會兒,十座水車便一字排開分佈在馬訾水岸邊。正是有了馬訾水,西安平四周近數十萬畝土地才得以有了灌溉水源。
衛朔曾與縣府官吏們測算過,即使將來遼東遇到大旱氣候,只要馬訾水不斷流,周邊數十萬畝土地也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如今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