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咱們現在都明白一點,嫌疑人肯定就住在本市。」邰偉指指身後的地圖,「也就是說,他就在這張地圖的範圍內。」
「說重點!」
「按照我的理解,這個犯罪地理畫像的作用就是找人的。怎麼說來著?」邰偉翻開記事本,「發現犯罪人的個人生活空間和行為規律,指向他最可能的定位點。」
「具體呢?」
「有幾個基本前提,我先跟您說說。」邰偉拿著記事本,一板一眼地讀起來,「首先,大多數犯罪人不會刻意地去選擇作案地點,但是,這種看似隨機的選擇往往是和犯罪人對空間的感知分不開的。比方說,犯罪人會選擇讓他感到安全、能控制局勢發展的地點。例如他居住和工作場所的附近區域以及之間往來的路線,或者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和場所。」
王憲江摸摸下巴:「有點道理。」
「您也覺得是吧?」邰偉大受鼓勵,聲音逐漸提高,「其次,如果是系列案件的話,最初的案件往往會發生在犯罪人的工作居住地點。而且,在犯罪初期,他肯定是慌亂的,沒那麼強的反偵查意識,會留下比較多的線索和物證。隨著他繼續作案,手法會越來越熟練,信心也會越來越強,他會敢於到相對陌生的地點去嘗試犯罪。」
王憲江又點燃一根香菸:「去相對遠的地方作案?」
「拓展犯罪區域範圍。沒錯。」邰偉有些得意忘形,看到師父嚴肅的表情,急忙收斂,「一個叫坎特的美國犯罪心理學家提出了『圓周假設』。他把同一系列案件中相距最遠的兩個案發地點連成一條線,用這條線做直徑,就可以畫一個包括所有案發地點的圓圈。」
他故意停頓一下,賣了個關子。王憲江看著他不說話,邰偉只好訕訕地繼續說下去:「犯罪人就住在這個圓圈裡,而且很有可能就在靠近圓心的地方。」
王憲江揚起眉毛:「為什麼?」
「犯罪人初次作案,不太可能會選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否則他暴露的風險很大。所以,犯罪人的居住地或者工作地到初次作案的地點之間的距離,就可以被視為最適度的距離。當他進行第二次犯罪的時候,初次作案地點已經不夠安全,他就會……」
王憲江自言自語道:「他就會在保持適度距離的同時,選擇其他方向。」
邰偉打了個響指:「距離相等,方向不同,這不就是一個圓圈嗎?喬老師還提到了一個什麼『緩衝區』……」
「你說這些有個屁用?」王憲江突然打斷了他,「對咱們有幫助嗎?」
邰偉一愣:「我……您剛才不也是……」
「這個犯罪地理畫像的分析前提是掌握明確的犯罪地點。」王憲江毫不客氣,「我們只知道拋屍地點是下水道。至於那王八蛋怎麼和被害人接觸上的,在哪裡制伏了被害人,在哪裡實施強姦,在哪裡殺人——統統不知道啊。」
「您別急啊。」邰偉指指那張巨大的地圖,「我這不是正在分析嗎?」
王憲江瞪起眼睛:「分析?」
「是啊。」邰偉扳起手指頭,「咱們現在大致掌握了三個被害人的生活和工作地點、日常作息習慣、失蹤當日的出發地……比方說那個孫慧,惠民路、豐收大街、小南一路——她就是在這三條街路上出事的。」
「所以呢?」
「咱們可以透過對這些街路的實地勘驗,分析出最有可能的作案地點啊。」
「你那叫分析嗎?那叫猜!」
「不然呢?」邰偉攤開雙手,「咱們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王憲江思索片刻,搓搓臉,長嘆一聲。
「走吧。」他站起身來,「去這幾個地方轉轉。」
邰偉立刻換上另一副表情:「師父,到時候還得靠您的豐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