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玉璽(第5/7 頁)
之多,瓦剌部、兀良哈部.還有那些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部族。
成吉思汗只有一個,失勢以後還想要東山再起,在草原上真的是極小機率事件。
所以阿魯臺在不斷收到明軍的情報後,他反而不跑了。
利用時間差,阿魯臺安置了婦孺以後,開始準備口袋陣,要給急於追上他的明軍來一記重拳。
實際上,阿魯臺的策略很老道,如果是淇國公丘福來指揮,沒準就真中圈套了。
在姜星火前世,丘福的死因就是輕敵冒進。
丘福帶領明軍北征,就是在飲馬河以南擊敗韃靼遊騎後趁勝渡河得到了俘虜的假情報,丘福深信不疑,決定疾馳前往,諸將紛紛反對,建議等候主力大軍到達,探清敵軍虛實後再出兵追擊,丘福卻拒不採納,結果中了阿魯臺的圈套,韃靼大軍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一位公爵四位侯爵再加上數千明軍精銳全軍覆沒。
不過在這個時空裡,指揮北征大軍的是朱棣。
作為當世第一名將,朱棣並沒有被擊敗本雅失裡的巨大勝利所衝昏頭腦,相反,跟之前帶領數萬騎兵不顧疲憊長途奔襲不同,這次朱棣的節奏慢了下來。
朱棣可以侵略如火,自然也可以其徐如林。
雖然不知道阿魯臺的伏擊計劃,但朱棣還是帶領三大營十幾萬人繼續沿著飲馬河、闊灤河不斷勻速東進,準備全殲阿魯臺,奪回傳國玉璽。
為了找到阿魯臺的蹤跡,明軍每天只在黎明及日暮之前才生火做飯,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遮蔽己方。
最終,明軍停在了兀兒古納河。
阿魯臺在一個名為“飛雲壑”的天然山谷中集結了他的全部主力,趁著明軍渡河的時候猛然從山谷中衝了出來。
誠然,阿魯臺費盡心機的隱蔽與突襲,在戰術層面,其實並沒有達成什麼突然性,因為前往飛雲壑探查的明軍斥候都再無音訊,明軍很快就意識到了情況不對,所以早有準備,但在戰役層面,阿魯臺卻無疑佔了先手。
朱棣不慌不忙,帶著忠義衛的數百騎登上了一座小山包,然後指揮明軍沿河佈陣。
在戰役的最初階段,明軍的渡河速度,就讓阿魯臺感到吃驚不已,明軍的舟橋準備極其充分,這些東西全都帶著沒落下,因此數十道浮橋讓兀兒古納河兩岸根本沒有太大阻礙,大量的明軍以極高的組織度,有序度過浮橋來到東岸。
朱棣指揮各級明軍將領根據地形開始佈置軍陣,形成了左右相距十二里的戰線。
他身披赤紅棉甲,坐在高大的戰馬上,眼神如炬,直視著前方。
下面三大營的將士們,如鐵壁銅牆,列陣於東岸,甲冑在陽光下閃著冷冽的光芒。
隨著號角和鼓聲起,戰士們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震天動地。
而阿魯臺則由於資訊差犯了一個錯誤。
一個他不知道是錯誤的錯誤。
——阿魯臺認知裡的明軍,依舊是捕魚兒海之戰時候的明軍。
自從捕魚兒海之戰後,蒙古人已經跟大明有十七年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了。
而這十七年,足夠讓明軍脫胎換骨。
可惜他們對於明軍的理解,卻依舊停留在過去。
所以,阿魯臺祭出了“曼古歹”戰術。
也就是讓韃靼輕騎兵發揮自身機動能力強的特點時進時退,刻意與進犯的明軍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這段距離將在明軍的攻擊範圍之外,但是一定要在弓箭的射程之內,這樣一來,韃靼人作為主力的弓騎兵就可以在避免受到打擊的情況下,不斷用手中的弓箭來殺傷明軍。
蒙古人當年就是靠著這一手,連續幹碎了金、宋、西夏、花拉子模乃至東歐聯軍。
然而時代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