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技術在手天下我有(第1/2 頁)
江城農機廠的前身是江城某兵工廠。
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比膠鞋廠的資歷老多了。
從建國開始前面幾十年,那是要多風光有多風光。
江城響噹噹的納稅大戶,不說趕超鋼鐵廠那樣的龐然大物,至少在工業區也是說得上話的。
可這東西壞就壞在質量太好了,皮實的根本用不壞。
江城這地兒本就地少山多,不能大面積耕種,市場需求度不高,以前都是靠本地支援,加上在北邊的傾銷才能保持運轉。
現在他們本地不說,至少北邊的市場基本算是完了。
就上次農機廠參加海城那邊的展銷會,他們的攤位可以說是門可羅雀,究其原因還是裝置老舊技術落後跟不上趟兒。
不得不說國外的技術確實更成熟。
上任廠長病退後,本來今年人心惶惶的,石堅這趕鴨子的廠長還不知道怎麼辦,就遇到了膠鞋廠那事兒。
不愧是三個月讓膠鞋廠庫存見底的能幹人。
“石廠長?”
在自己老家見到幾百公里外的‘熟人’方箏那個驚訝。
不是,叔,不都說了,有啥事兒春節後從長計議嗎,跑這麼大老遠的來拜年。
她很惶恐的好嗎。
有時候被人期待壓力也很大的。
“方箏同志,石某代農機廠的各位,拜託了”
“別別別,石廠長你可別拜啊,會折壽的”方箏一把將要給她行禮彎腰的人拉起來。
驚得口水話都不說了。
“其實農家這個事兒,鄭廠長年前就曾拜託過,只是我確實對這方面不太瞭解,說來慚愧,之前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書,現在都還沒看完”
實在太晦澀難懂了,她上輩子加上這輩子都沒學過這些。
對農機的全部概念,就是東北耕地的那些大傢伙。
而且農機廠還和膠鞋廠的情況不一樣,全憑技術的年代,光憑嘴皮子很難賣貨。
至於技術她肯定是不懂的,所以她最多隻能拿後世的一些發展方向,給石廠長提點意見。
至於能不能成,需要農機廠自己評估。
“農機這個東西呢,按照我淺薄的知識,未來可能分成兩塊來發展,一塊就是適合平原地區大面積種植的農機,另一塊就是往小了做,做更適合單個家庭使用的小型農機”
比如手推式收割機,微型拖拉機,播種機,家庭碾米機豆漿機等等。
“石廠長你想想,家裡要是有個打米機,是不是就不用去糧站碾米了,節約了時間,還能承接村裡其他人家的業務,一年下來恐怕也有一兩百的收入”
方箏嚥了口水繼續說。
“而且若是增加這款打米機的其他功能,它不光能打米,所有帶殼的都能打,改變功率模式還能切豬草,這麼多功能的一體機,你覺得還愁賣不出去嗎?”
“當然這個我只是舉個例子,我不懂技術,技術上的事情恐怕需要你們自己想辦法”
總之一個宗旨就是,朝著便攜和多功能方向發展。
“縱觀國內外,所有長期存活的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都有一款甚至多款王牌產品,這款產品甚至可以微量虧損,或者少掙錢,,但一定要有”
“為什麼虧錢還要做?”小汪不解。
“因為這就是品牌的力量,例如我說出XX品牌,你第一時間想到什麼?”
“印表機!”
“對,印表機就是他們的王牌產品,所以你選了他們公司的印表機,那你肯定要買墨盒啊,墨盒若是不用原裝的,就會損壞機體,因此你只能咬牙購買”
是以對XX公司來說,印表機本身也許是不掙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