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第1/3 頁)
晏新安前世有道很經典的問題。
一輛有軌電車已然失控,正沿著既定軌道風馳電掣般疾馳而去。此刻,在前方的軌道之上,有五名純真無邪的孩童正在玩耍,他們全然未察覺到那呼嘯而來的電車,且已來不及做出任何躲避之舉。而在與之岔開的另一條軌道上,同樣有一名懵懂無辜的小孩在嬉戲玩耍,亦是處於無法及時躲避的境地。
恰在此時,你正身處能夠扳動道岔的關鍵位置。倘若你選擇扳動道岔,那麼那輛失控的電車便會改道駛向僅有一名小孩的那條軌道,進而避開那五名小孩所在的軌道;反之,若你不採取扳動道岔這一動作,電車便會徑直朝著那五名小孩猛衝過去。
那麼,在此種情形之下,你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呢?是選擇扳動道岔,讓電車撞向那一名小孩,還是選擇袖手旁觀,任由電車撞向那五名小孩呢?
究竟是選擇犧牲一人,還是放任五人喪生呢?似乎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難以推脫相應的責任。
乍一看,選擇犧牲那一名小孩似乎是較為簡單的做法,甚至不少人在面對這一情境時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此種選擇。
然而,事情若真如此簡單,又怎會成為一個令無數哲學家乃至諸多智者都為之殫精竭慮、絞盡腦汁,且至今都未曾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的經典難題呢?
當面臨的是五個人與一個人的抉擇時,或許你尚可相對輕鬆地選擇犧牲五人以保全一人。
因為他們不守規矩。
可若是將人數變為五十呢?甚至五百、五千、五萬乃至更多呢?當這個數字如這般無限擴大之時,你又當如何抉擇?
是堅守道德準則,還是秉持功利主義的考量呢?
當這個數字持續膨脹直至趨近於無窮大時,似乎功利的考量便會逐漸侵蝕道德的領地,進而將道德全然吞噬。
故而,這個問題實則並無所謂的正確答案,或者說,它僅僅是在探究道德與功利二者究竟誰能在人們的抉擇中佔據上風罷了。
在一個穩定的社會架構之中,道德仿若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量,規則恰似一座堅固的牢籠,而武力則可視為整個社會得以穩固的基座。至於利益,它宛如被困於牢籠之中的生物,在平日裡能夠安安穩穩地生存繁衍。
然而,一旦那牢籠的空間變得過於狹小,或者籠內的生物數量過多,利益便極有可能突破道德的約束,進而撞碎規則所構築的牢籠。
最後就看武力的基座能容忍誰留在上面了。
石國,雖其體系尚算不上完備無缺,但整體而言,仍可算作是一個頗為穩定的國度。
尤其在上層社會之中,鮮有人會公然破壞既定的規矩。究其緣由,乃是歷經多年的發展演變,石國已然形成了諸多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關聯脈絡。
這些家族勢力有的甚至比石國還要久遠。
這些關聯涵蓋了諸多方面,諸如各類產業之間的相互交織、家族之間的聯姻合作、修煉資源的分配流轉,乃至權色交易等等。
諸般因素相互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即便是彼此之間極為不對付的家族,通常也鮮少會明目張膽地展開正面衝突。多數情況下,也不過是小輩之間偶爾發生一些小摩擦罷了,即便偶有衝突升級的情況,至多也就是搞些偷襲之類的小動作,而像這般較為激烈的衝突,幾乎每隔幾百年才可能出現一次。
倘若真有人要公然撕破臉皮,那必然是所涉及的利益已然龐大到了超乎想象的程度。
.........
“所以,這個人是選擇了五個小孩嗎?”方知微一隻眼眸再度化為耀眼的金色,那如血般的長髮在風中肆意飛舞,滿臉皆是戲謔之色。
一道口子,仿若劃分開了兩個截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