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早做準備(第2/3 頁)
小姜以為他不懂,又解釋道:“以前船造好了請交通局的人來看看就能辦證,現在不行了,現在要去什麼船舶檢驗的地方檢驗,聽說新造的水泥船已經辦不到證了。”
舊水泥船可以接著跑,新造的水泥船辦不到證,這說明禁止水泥船跑運輸是早晚的事。
現在把水泥船賣掉,還能賣點前。等國家禁止水泥船從事水上運輸,到時候就不值錢了。
韓渝覺意識到父母和哥哥嫂子應該早做準備,沉默了片刻,若無其事地問:“你表哥呢。”
“去閘口收糧了,應該馬上過來。”
小姜站起來看看北邊的小閘口,擔心吳老闆以為他偷懶,拿上電焊面罩繼續跑河灘去幹活。
黃江生收新米和雞蛋,並不是挨家挨戶去收,而是跟收廢品似的在閘口那兒設了個收購點。
附近的老頭老太太都知道他,想把家裡雞生的蛋換點錢,就用籃子裝上提閘口去賣給他。
至於新米,附近群眾自己用船運過來,遠的地方主要是一些小糧販幫著收。
小糧販大多是本地人。
做這買賣不需要本錢,只要跟有餘糧的群眾說好價格,把稻子稱好用船運到閘口,賣給黃江生拿到錢,再把糧款送給賣糧的群眾,他們賺點辛苦錢。
閘口西邊的坡底下有一排舊房子,黃江生用很少的錢從村裡租下來,買了一臺電動碾米機,把稻子機成米裝袋搭順風船運東海去賣,把剩下來的糠賣給村裡人養豬。
他不扣稱,態度好,給的價格公道,並且給現錢!
附近群眾都喜歡把交完公糧之後的餘糧賣給他,不想當作議價糧賣給糧站,確切地說不想看糧站那些人的臭臉。
因為這個,四廠糧站知道之後不止一次舉報過他,但人民日報都說這不算投機倒把,最後好像不了了之了。
跑船那麼辛苦、那麼危險,又不怎麼賺錢,韓渝正尋思著父母和哥哥嫂子不一定非要跑船,完全可以像黃江生這樣做買賣,黃江生拿著一疊報紙哼著小調回來了。
吳老闆送走來工程進度的船老闆,笑看著黃江生問:“黃老闆,又讀書看報。”
“從村辦公室拿的,他們又不看,我拿回來打發時間。”
“今天有什麼新聞?”
“大新聞。”
“什麼大新聞?”
黃江生遞上報紙,不無幸災樂禍地說:“你們省裡推行殯葬改革,陵海被劃為火葬縣,以後死了都要火葬,新聞上說火葬率要達到百分之百!”
陵海縣居然變成了火葬縣,聽著就怪怪的,韓渝啼笑皆非。
人死了要入土為安,火葬想想就怕人。
吳老闆的思想比較傳統,急忙接過報紙,緊縮著眉頭說:“以前也推行火葬,不過燒的都是城裡的人,農民死了不要送去燒。”
“以後都一樣,死了都要拉去燒。”
“我家老頭子剛做的壽材。”
“老人家的思想工作確實不好做,等正式推行開來,不知道有多少老人睡不著覺。”
“幹部拉去燒是應該的,為什麼要燒群眾……”
吳老闆對省裡頒佈的殯葬改革政策不太理解,覺得這是一件大事,捧著報紙回辦公室仔細研究。
東海早實行火葬,黃江生覺得這算不上什麼。
見吳老闆竟害怕成這樣,猛然想起一首歌,抑揚頓挫地放聲高唱起來。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走進火葬場,全部化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誰也不認識誰,蒼蠅蚊子圍著骨灰飛……”
節奏歡快洋溢著改革開放氣息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居然被他改成這樣,韓渝差點笑岔氣。
黃江生不但會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