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2/2 頁)
權的廚子手中,這是勢所必然的。陛下今天任用我為法官,我必然要公正執法,這樣一來,我必然會因此受連累而死。從徐有功這段話可以看出,他對當時的官場險惡、司法腐敗算是看透了,因而也清楚地預見到了自己公正執法的必然下場。
毛澤東讀到徐有功的這段話時,認為徐有功&ldo;此言不當&rdo;,其理由是,為了理想和正義事業,應該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不能只考慮自己有可能犧牲而推諉不幹。
毛澤東在給徐有功的這段話的批語中,一連舉出了九位歷史上為國家民族、為正義事業不惜&ldo;以身殉志&rdo;的節義志士來作為例證。其中有五位是現代的,另四位瞿秋白、方誌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都大名鼎鼎,為大家所熟知,只有鄧演達不廣為人知。
毛澤東和鄧演達很早就認識了,鄧演達對毛澤東很看好也很支援。在大革命時代,他倆在農民問題、土地問題上志同道合,互相支援。他們都認為中國革命如果沒有農民參加,就不可能勝利,認為土地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1926年底,當毛澤東到湖南各地農村進行考察,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熱情謳歌湖南農民運動時,鄧演達也在很多場合發表演說、撰寫文章,熱情讚頌湖南農民運動。而當時中共領導人陳獨秀等人卻對農民運動持懷疑、反對態度,更不贊成毛澤東在《報告》中的觀點。無怪乎過了好多年,毛澤東回憶此事時,還不無感慨地說:&ldo;大革命時代做農民運動,陳獨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倒是鄧演達肯同我合作。&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