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玄奘抬頭看看天,搖搖頭,“天意難測,我終究是修為尚淺,不能知曉我佛深意!阿彌陀佛!前路遙遙,吾將終其身求索佛道!”
李元霸斜斜撇了玄奘一眼,稟著“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原則,李元霸還要給玄奘重重一擊,讓他日後都不要在自己面前嗡嗡亂叫。
“大師,本王還作得一首偈頌,今日一併送與你吧!……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總算李元霸尚有一絲良心,沒有再借用慧能的心血,而是用上了慧能那死對頭神秀和尚的偈語。
即便如此,此時還沒有接觸到天竺高深佛法的玄奘也是目瞪口呆。
李元霸看看沉默中的玄奘,他忍不住仰天大笑。“自從第一次殺戮,多少年了!難得今日如此放縱輕薄一番,”這位肩負著冀州民生民計的年輕王爺如是想到,“……如此戲弄這廝,只不知西天的如來佛祖、觀音姐姐會否怪罪於我?……”
“哈!哈!哈!哈!”
這天清晨,艦隊的旗艦“擎天”號上傳出了趙王狂妄的大笑。
第四卷 冀州風雲 之 較量 第十四章 揚威海外(3)
貞觀七年一月,冀州趙王李元霸登上了馬來半島。此時冀州遠洋軍建造的城池已經初具規模,而薛師也已運用趙王賜給他的殖民地冠名權,將該地區後世的名字“新加坡”用上,並把淡馬錫群島全部劃歸此地管轄,統稱“新加坡”。
羯荼、狼牙修兩國國王聞得東方冀州的趙王來到,立即日夜兼程從其都城趕到新加坡求見。李元霸熱情地接見了他們,並向他們提出了在馬來半島擇地修建深水海港的想法,為他們勾勒出了一個世界貿易港口的繁榮景象。
兩位國君大受鼓舞,而在見識了龐大的冀州艦隊之後他們更是慨然表示,一定傾兩國之國力與冀州共同打造一個世界第一的國際貿易中心。
趙王描繪的前景實在太誘人,這幾天,在兩位蠻夷國君眼前總是有一堆堆的黃金白銀在晃來晃去。於是,只在新加坡呆了三天,兩位國君就向趙王請辭,他們急著回去做開發馬來半島的預備事宜。
隨同兩位國君離去的還有玄奘和尚。實際上,這位未來的名僧極不情願離開新加坡……準確的說,他是不願意離開趙王。畢竟,能開口就道出“身是菩提樹”這類高階別偈語之人,當屬玄奘和尚極想追隨深研的物件。只是無奈,玄奘“落花”雖有意,趙王“流水”太無情。由於趙王李元霸對玄奘和尚有著“先天性”的厭惡,因此和尚被趙王委託給羯荼國王強行遣送,將他送往天竺首都曲女城尋求佛法精義。
休整了幾天,趙王李元霸宣召了一些重要人員。
接見以宴會的方式在新加坡城中的軍營進行。
寬敞明亮的議事廳裡已經擺好了三桌酒席,趙王李元霸自然是坐在中央一席的上首,他左右分別坐著薛道衡與遠洋艦隊統領魏徵,其下依次是商務司都督曾憲亮、風旅狼衛軍統領程咬金、遠洋水軍統領雷動。另還有一些商務司、政學院的官員和學士學子分坐兩席。不過,令眾人奇怪的是,此次隨李元霸遠洋的近衛軍統領大將軍裴元慶卻不在場。
經過那次日出時的覺悟,李元霸明顯沉穩了許多,他的思想也有了一些變化。
要做一個成功的帝王決不能衝動、暴虐。秦不過二世,霸王烏江自刎……他們都是和李元霸同一型別的人。而劉邦、以及李元霸前生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兩人哪一個的性格不是深沉內斂?嬴政與項羽至死都在揮劍砍殺,得了個殺戮天下的名聲。而同樣是殺人如麻,劉邦與李世民卻以頭腦謀略天下,最終得以仁義傳世。其中孰高孰低,一眼即見分曉!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思似密藏!
看著在座諸人黝黑的面龐,李元霸心中感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