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上就是戰鬥,戰士們或者擦拭長槍,或者把布緊緊包著的火繩槍拿出來仔細擦拭。這是近現代軍隊的基本素質,哪怕是打不準的武器,也得保養擦拭。並不是擦拭之後就能提高命中率,而是熟悉武器結構,並且保證武器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天色更加明亮,韋澤估摸著大概倒上上午十點多到十二點之間,突然就聽到大垌山谷方向傳來了巨大的聲響,那巨大沉悶連續不斷的聲音,仔細聽起來,又彷彿是無數的吶喊,槍炮,匯聚成的聲音。
“打起來了!”韋昌榮說完這話,騰的站起身來。
韋澤下了命令,“快點收拾,準備隨時出發!”說完之後,他也站在雨幕邊上,靜靜的聽著。如雷鳴、如海潮、山谷中迴盪著無法形容的聲響。韋澤仔細的聽著,這聲音先是持續了一段,接著越來越清晰,竟然是在向大垌山谷的谷口處湧來。
此時司馬以及伍長們早就命戰士們收好了自己的裝備,韋澤看了看部下,命道:“到上陣的時候,兄弟們,跟我走!”
五六里地,韋澤他們在雨中走了好一陣。張應宸只擔心韋澤會拉著兄弟們橫擋在清軍的退路上,沒想到韋澤並沒有直奔清軍背面,而是更向遠離清軍的方向去了。此時的雨依舊很大,雖然距離清軍還有三四里的距離,張應宸卻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清軍的影子。而清軍的注意力明顯都聚集在大垌山谷方向,竟然沒注意到一眾穿著蓑衣帶著草帽的傢伙正在靜悄悄的向著他們後方移動。
韋澤終於登上了一處小坡,這才鬆了一口氣。小坡距離官道之間有一道半人多深的溝壑,直線距離四十餘步。韋澤把兩個卒200名火槍手分四佇列在小坡之上。長槍手則放在火槍手之後。
清軍現在的主要戰鬥力還是綠營,綠營在清初是不許使用火器的,別說炮了,就是火繩槍也沒有。不過清初沒多久,八旗就變得腐朽不堪,清廷不得不給綠營發火器,綠營作為滿清中期的軍隊主力開始火器化。這些火器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湘軍三寶“抬槍鳥銃劈山炮”。
抬槍是一種長度兩米多,重量在三十斤左右的火器,一次能發射一大片鉛子,雖然滿清的將軍們都吹噓這玩意射程可達百步。但誰真的信以為真誰是傻子。黑火藥做發射藥的鉛子過了八十步就是漫天飄了,什麼東西都打不到。老練的將領會在距離敵人大約三十步左右的時候下令開火,這個時候的殺傷力是最大的。因為抬槍的個頭和裝彈難度,一般一次戰鬥中也就響上一兩次。
抬槍雖然並不是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造物,但好歹也是大清火器界的新人。綠營主力的鳥銃和劈山炮那是從大明就開始服役的老傢伙,鳥銃是大明仿製的火繩槍,而劈山炮在大明的時候還叫千子雷炮。一直使用了兩百多年都沒有改進,實在是勞苦功高。
韋澤對綠營鎮場子的兵器已經相當瞭解,在這樣的大雨中,三樣武器若是在遮雨工具掩護下緩緩前進,倒是能夠有點作用。可一旦暴露在大雨裡面,三樣武器一淋雨,就不用考慮他們還能正常作戰。
現在韋澤沒有辦法與東王聯絡,哪怕是再想消滅滿清,哪怕是再為東王的英雄氣概所感動,韋澤也沒有了要為這天國事業捨生忘死的打算。在這完全隔斷了通訊的情況下,直接與清軍硬幹,只會直接暴露在清軍的火力之下。選擇了這一處看似對清軍威脅較小的地方進行阻擊,是韋澤仔細考慮的結果。
韋澤他們剛佔領了那塊陣地,清軍也就發現了韋澤等人。負責守谷口的是北大營統領向榮。得到這訊息之後,向榮大驚失色。
早在3月24日,塞尚阿就接到了咸豐皇帝的詔書,詔書上寫了非常嚴厲的話,大意就是“既然圍住了逆賊,那就不能讓逆賊再次逃竄。若是被逆賊逃跑,朕查清楚逆賊是從哪路跑的,就定然嚴懲不貸。”
這詔書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