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堆臥底進長安(第1/2 頁)
第212章:一堆臥底進長安
不僅如此,還有一人,也是當初大將軍何進的謀臣,名叫鄭泰,這位在董卓在雒陽的時候,是御史。
當時伍瓊推薦給董卓的這些人都反對董卓,成為了關東聯軍的主力,董卓氣得大怒,就要出兵前往討伐。
而鄭泰對著董卓演講了一篇長篇大論,反對出兵。
董卓當時手握西涼、幷州和中央軍的北軍和西園軍,軍隊兵多且強悍,他知道聯軍組建的時間不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這個時候出兵征討,聯軍肯定吃大虧。
但是,鄭泰耐心解釋原因:指出對付關東聯軍根本沒必要,而且有十點理由:
比如人民安逸已久,已無戰意;董卓熟悉軍事,名振當時,足以令人懾服,關東諸將全都不是軍旅之才,對陣根本不是董卓的對手等等,總之一句話,董公此時萬萬不可出兵啊。
一通神侃把董卓弄得暈乎乎,董卓又被灌迷魂湯了,嘿嘿,士大夫最厲害的就是嘴皮子,董卓自打進了雒陽就一直被忽悠。
雒陽是百年世家大族的聚集地,人家的專業就是搞陰謀,董卓之前一直都在邊疆和羌人、匈奴打交道,哪裡玩的過這幫騙子。
因此,董卓深以為然,還覺得鄭泰是個人才,打算委任其為將軍,統率諸軍對抗討伐軍。
及後,李儒向董卓說鄭泰智略過人,其實暗中與敵人合謀,給他兵馬就是讓他交給其同黨。董卓於是收回鄭泰兵權,改拜議郎。
董卓此時才開始對士大夫有了警惕,恰巧黃巾餘黨郭太等在幷州死灰復燃,因為幷州軍隊都被丁原帶到了雒陽導致幷州空虛,黃巾軍擴大到十多萬人,甚至攻破了河東郡,董卓派女婿牛輔討伐,發現打不動,黃巾軍距離雒陽近在咫尺了。
終於,董卓醒悟了,這是外有亂兵,內有奸賊啊,於是董卓才起了遷都之心,回長安吧。
之前,董卓強勢的廢掉了劉辯,立了劉協,原本以為經歷了廢立事件已經沒有人再會反對他,誰料司徒楊彪、太尉黃琬、司空荀爽等重臣齊聲反對。
董卓當場免除了楊彪、黃琬等人的職務,提拔王允當司徒,董卓還明確王允作為遷都事宜的總負責人。
而之前,董卓在選擇王允之前他更看好的人是朱儁,朱儁作為當年討伐黃巾軍的三位主將之一,在軍中素有威望,但是朱儁再三推辭,董卓只好作罷。
朱儁隨後找機會出逃洛陽,在豫州召請部隊討伐董卓。
在遷都長安前,還有兩個人要先解決掉:在關中手握重兵的左將軍皇甫嵩和長安的京兆尹蓋勳。
董卓以天子的名義將二人徵入雒陽。
詔書送達關中,皇甫嵩的長史梁衍建議:
“董卓霸佔京師,擅自廢立,現在又徵將軍您,您如果去了,大則有生命之危,小則受困遇辱。趁現在董卓還在洛陽,天子即將西來,將軍可以率眾迎接至尊,奉令討逆,袁紹等人在東,將軍您在西,董卓可擒!”
但皇甫嵩不敢接受這一類的建議,皇甫嵩一走,蓋勳也孤掌難鳴,只好跟著去了雒陽。
劉星嘆道:
“如果皇甫嵩那時反了也許能改變歷史啊!”
說話的世族相互看看,也是嘆道:
“但是這樣一來,漢室的威望就蕩然無存了,皇甫嵩這是在保留朝廷的臉面啊!”
劉星點頭,聽他繼續講。
皇甫嵩到任後,董卓因為舊怨,還是因為前一年朝廷改任董卓為幷州牧,詔令他把手下的人馬交給皇甫嵩,董卓不交出兵權,皇甫嵩上書朝廷譴責董卓。
因為這事兒,董卓就指使他人陷害其入獄,欲置其於死地;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關係不錯,於是親自求見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