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河東郡的價值(第1/2 頁)
第237章:河東郡的價值
很快,司馬朗也找到了徐庶,將河東郡的情況帶過來了。
河東郡與京兆、扶風、馮翊、河內、弘農、河南六郡併為兩漢的京畿七郡。由雒陽司隸校尉直接監管,這完全是取決於其得天獨厚的軍事地理環境。
河東郡位於黃河東岸,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的中心,西可長驅直入關中平原,直接關係到西漢都城長安的安危;向東可經太行山與晉、豫邊界的重要關隘熾關陘、太行陘進入河洛平原,據太行之險直接俯視華北平原,對兩漢的都城——長安、雒陽的防禦,都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而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自古以來發達的農牧業,為其進行軍事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糧草供給,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線又有利於戰時軍隊的徵發和調遣,增加了軍事活動的機動靈活性;且其山河形勢險要,構成了易守難攻的戰略形勢,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西漢時期,郡國並行制的推行,逐漸使得中央政權與關東諸侯王的矛盾日益加深,而河東郡夾在關中和河北兩角之間,即是雙方聯絡的紐帶,又是雙方對抗時爭奪的焦點,是關東與關中勢力爭奪的風向標。關東勢力要西進,首先要攻克函谷關,越崤山之險,其前提條件即拿下河東郡,這樣一來,進可圖關中,退可守腹地;而關中勢力則要以河東郡為據點,監視和控制關東地區。
當時關東各國佔據了西漢王國東邊的大部分領土,約有四十餘郡,劉邦自領的卻只有十五個郡,西漢王國版圖幾乎被劃分為東西兩部分。因此,為了有效地監控和防範關東各國,中央在河東、河內地區,沿黃河北岸設定了很多軍事據點。西漢時期,主要是西漢前期的戰略佈局重點,大致分佈在河東郡東邊、東南邊。
到了東漢時期,都城雒陽地處河洛平原,這使得它的防禦必須著眼於關中、河北、東南等外圍地區,而河東郡作為關中——河洛道上的關鍵一環,其在皇權政治上的戰略地位明顯得到進一步強化。
正因為河東郡以其得天獨厚的軍事地理優勢,在兩漢的軍事、政治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從西漢到東漢,中央對河東郡這種軍事戰略佈局重點的改變,與河東郡本身政治、軍事發展的關係不大,河東郡軍事力量的分佈格局以及軍備的完善與否,基本不受自己的支配,完全是為了配合皇權政治發展的需要。
不過,這裡軍事位置重要,但世族勢力卻並不強大。
還是因為東漢初年的光武帝劉秀,他是依靠南陽、潁川以及河北集團建立政權,所以在建立東漢不久後,便對曾經追隨和擁護他的豪強地主封侯食邑。
而這裡並沒有河東郡的世族什麼事兒。
要說是有事,那也要追溯到西漢時的光武帝,畢竟衛青家族是誕生於河東郡的。但這太久遠了。
還有的就是經濟水平,河南郡人口最多,河內次之,河東人口最少。
因為東漢時期的都城雒陽就處於河南尹內,且位於河南尹南邊的南陽、潁川集團,是劉秀加以依靠和牽制的重點,所以河南之於南陽、潁川;河內之於河北集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此看來,河東郡在三河之中既沒有經濟優勢,也沒有政治優勢,但河東郡的軍事地理優勢則是不容小覷的,可以說也正是由於它的區域優勢,造就了它的區域劣勢。
還有的是,根據最近這段時間徐庶搜尋工作的開展,關於河東郡的記載也找到了。
“河東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
“那有銅礦嗎?蔡琰說的對嗎?”
徐庶道:
“蔡琰所嫁之人名叫衛仲道,他所在的家族正是大將軍衛青,和衛皇后的後人。而這一代當中,有個叫做衛覬字伯覦的,正是衛仲道的大哥,此時